哈恩的肖像与布列塔尼海滨的绘画
雅各布·梅耶·德·哈恩是高更的好友,是一位荷兰实业家,他却热衷于绘画,最终将自己的企业卖给了他的兄弟们,开始了专门的艺术创作。在巴黎,他遇见了印象画派的各位画家,并成为他们的朋友,其中就有保罗·高更。高更多次为他绘制肖像,但不是普通的肖像作品,画家将哈恩作为一个情感的象征符号,表达某种情绪或哲学思考,而这些作品颇费解,并与布列塔尼海滨之行密切相关。
高更给哈恩所作的第一幅作品是《涅槃,雅各布·梅耶·德·哈恩的肖像》(图13-13),画家将朋友置于大海与女性之中,人物关系与神态怪异。这里引用哈佛大学博物馆展览解说词对于该作品的介绍:
高更为他的艺术家朋友雅各布·梅耶·德·哈恩画的一副面具式的脸,坐在两位代表生和死的女性人物面前。这两个女人究竟是雅各布·梅耶·德·哈恩思想的投射,还是画中画的一部分,还有待解释。高更在右下角隐约写下了“涅槃”,这是一种通过欲望和个人意识的消失而达到佛教宁静状态。这幅作品中精美的纹理和金色的线条是画家印度和波斯微型画的佐证。这幅作品很可能是1889年秋季,艺术家们聚集布列塔尼海岸的时候所感而画,他们在海滨逗留,交往甚密。雅各布·梅耶·德·哈恩为他们在一家偏远的小客栈支付了住宿费,并与客栈老板结交为友。这些经历,夹杂着嫉妒,可能影响了高更对于朋友的看法,他在这里被描绘成一种独特而不安的神情。[9]
雅各布·梅耶·德·哈恩,在高更很多幅作品中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名哲思者的形象,他经常戴着一顶东方古典帽子,身穿中式长袍,眼神里充满着神秘的怪诞。比如1889年所作《灯光下的雅各布·梅耶·德·哈恩》(Portrait of Jacob Meyer de Haan by Lamplight)画了他诡秘的沉思,书桌上的两本书暗示了他的精神状态,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托马斯·卡莱尔的小说《萨托·雷撒图斯》,旁边的一盘苹果暗示了伊甸园里的诱惑。
与这位雅各布·梅耶·德·哈恩有关的另外一幅作品是《蛮族的故事》,哈恩出现繁花似锦的塔希提岛屿上,他手托下巴蹲坐在两个土著女子的身后,女子心无旁骛的神情,哈恩依然呈现沉思状态。
图13-13·《涅槃,雅各布·梅耶·德·哈恩的肖像》(Nirvana,Portrait of Jacob Meyer de Hann),1890年
从这些画中可以做出基本的判断,哈恩与女性相关,与爱欲相关,他的哲思总围绕生命的本源与人性的欲望。在《涅槃》中,他强调了背景的大海,并且一反往常的蓝色平涂,海面点缀着一簇一簇的浪花,意味着情欲的激荡。哈恩的背后,两位赤身的西方女子在扭曲身体,歇斯底里般的肢体抒情,这是一种语言的表述,试图述说并释放精神的压抑。哈恩背向女子,背向大海,眼神中流露出莫名其妙的表情,是一种内心的求助。他手持法器,捂住自己的胸口,是一种祈祷的状态。作品在右下角清晰地书写了Nirvana(涅槃),表达佛教修行的最高理想,达到熄灭生死轮回的境界。
此外,他的右手的手背,书写了字迹细小而模糊的单词,成为该画作的另外一个悬案,由于字迹的模糊,研究者缺乏考据,这个谜语无人破解。根据放大的画面局部判断,应该是高更的签名。为什么将签名斜书手掌上?这并不符合欧洲画家的署名习惯。高更喜欢这样的哲理游戏。
1989年,哈恩出资,邀请高更等诸位印象派画家来到布列塔尼海岸写生,高更在这段时间画出了系列海景画。布列塔尼是法国一个边缘化的地段,属于凯尔特人的后裔,其习俗、服饰、文化、语言和宗教祭祀都相对独立,所以有一种异邦和原始文化的感受,他的海景画表达了这种感受,海岸风光不是独立的自然,而是伴随着民俗与生活的存在。画面表达了一个陌生人的眼光看世界,或者说一个游子在追寻他的故乡,这些作品作于1889年至1990年之间。
图13-14·《布列塔尼海滨的风景》(Breton Landscape-Fields by the Sea),1889年
图13-15·《海边的收获》(Seaside Harvest),1890年
《布列塔尼海滨的风景》(图13-14),描绘了起伏的山峦,以及山那边金黄的沙滩和碧蓝的海水,山峦当中的农夫在收割庄稼,布列塔尼妇女特殊的头巾是她们的标识。画中也描绘出当地农家的一些细节,田地间用枯树干横放作为地标的隔段。这是一个海滨的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似乎能够嗅到庄稼与树木的气息,还有海上的微风。《海边的收获》(图13-15),似乎镜头的拉近,四位布列塔尼妇女在弯身收割庄稼,金黄的麦田像地毯一样铺展在海边,天色蒙蒙亮,倒下去的麦子已经成片。晨曦使得海面呈现一种沉郁的蓝紫色,与麦田形成补色关系,显得格外注目。
《海边的布列塔尼女孩儿》(图13-16),描绘两位布列塔尼女孩儿特殊的民族服饰:头巾和长围裙,赤脚。这种服饰与成年妇女完全一致,或许这样年龄的女孩已经进入劳作状态。背景以不同的条状色彩表现海岸不同的结构,道路,红土,草地,岩石和海面。女孩脚下的两株野草花,在路旁顽强地生长。女孩的面容与眼神是羞涩的,甚至有所警惕,对所谓的“文明人”表现出某种怀疑。
图13-16·《海边的布列塔尼女孩儿》(Breton Girls by the Sea),1889年
图13-17·《海带采集者》(The Kelp Gatherers),1889年
图13-18·《海带采集者》(Kelp Gatherers),1890年
《海带采集者》(图13-17,图13-18),同题且同题材的两幅作品,表现布列塔尼女性渔民的劳作场面,分别作于1889年和1890年,前一幅描绘码头的一个较大的场景,基本的程序是劳作者两人一组,用抬架抬着海带,从海边来到码头的空地,再由两人手持木棍进行整理。近处的女子坐在地上休息,旁边放置着“抬架”,可以清晰看得出这种运输工具的基本结构。画作采用了平涂,造型优雅,极力表现布列塔尼女性的优美。天色已晚,夕阳西下,海面平静且泛着细浪,近处休息的女子表现出一种疲惫,这种片刻的歇息,记载着一天的劳作。《海带采集者》第二幅作品,表现两位布列塔尼女人在浅海中收集海带的场景,尽管身处浅水,海浪却是极大的。该作品运用日本浮世绘的形式,以线描勾勒外形,内涂色彩。尤其是海浪的线描,属于浮世绘的有意效仿。
《布列塔尼的十字架》(图13-19)作于1889年,还有一个名字叫《绿色的基督》,对应另一幅作品叫作《黄色的基督》。布列塔尼海滨是一个基督教普及的地域,以基督的雕像作为创作题材并非特殊。画面出现的三个人物,似乎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他牵着一只羊羔,怪异地观察着海岸。海岸的两位人物,其一是肩扛着渔具的男子,从海上回归的样子。其二是一位走向海岸戴头巾的女子。
图13-19·《布列塔尼的十字架》(Calvaire Breton),1889年
我们尝试来解释这个场景:绿色在基督教教义里有其象征意义,它代表着门徒。这一组雕塑是耶稣殉难之后倒在圣母怀中的情节,他的死与门徒有关。耶稣早期门徒身份,总的说来是渔夫,头号门徒彼得是加利利海的渔夫,安德烈也是,其后的雅各布、约翰都是鱼商而儿子,如此等等。所以,加利利海渔夫往往作为门徒的别称。在罗马时代,这是一个边缘化的人群,也成为耶稣接纳他们的一个原因。而基督教的传播,也往往走的是海洋路线。《布列塔尼的十字架》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画家在表达门徒(教徒)与基督之间的一种复杂关系,基督拯救他们,而他们却无所知觉,他们按照各自的生存要义周日忙碌,而耶稣只是成为这样的一个装饰物。深蓝色的海洋展示出世界无尽头的遥远,也意味着基督教海洋传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