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

四 印象派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

贝尔特·莫里索是一位印象派的女画家,她以女性画风在当时的画坛上独树一帜,她的海景画跟同代的印象派画家有别。

莫里索出生在法国歇尔省的布尔日一个官员之家,父亲曾经担任该省的省长,酷爱艺术。莫里索很小就展露出绘画天赋,经常跟随姐姐到罗浮宫临摹古典绘画。后来她进入专业美术学校,接受正统的学院派艺术教育。

在艺术上对于莫里索产生影响的另外一位画家是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1860年,他们在罗浮宫相遇,彼此产生一些性情与艺术上的共鸣,开始交往,莫里索从马奈那里领会了印象画派的艺术经验,吸收了一些绘画技法,并在母亲的陪伴下为马奈做模特。通过马奈的引荐,莫里索进入印象派的艺术圈,且成为其中的重要人物。印象派一共举行过8次画展,她参加过7次。唯有一次未能参与,是因为怀孕生育而缺席。1874年,莫里索拒绝在巴黎沙龙展出作品。与此同时,她同意参加首次印象派画展,这可以看作是画家艺术立场的宣示。

1861年,莫里索又结识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柯罗,柯罗不仅在艺术上指导莫里索姊妹,而且支持她们户外写生的愿望。在那些日子里,莫里索姊妹在野外观摩柯罗写生,或者跟随老师作画。柯罗告诉她们,不要模仿老师,自然才是她们真正要学习的东西。这一时期,莫里索经常使用素描和水彩进行写生训练,养成她的水彩画基础。直到1864年,莫里索的两幅风景画入选沙龙,应该看作是莫里索绘画艺术的开端。所以,在莫里索的画作里,总带有柯罗那种柔和的笔触和抒情风格,前期绘画的调子也是灰暗的。

莫里索常在户外写生,画幅较小。后来,她大量使用白色来营造透明感,通过生动的颜色塑造空间和深度,有时候,她在一幅画中同时使用三种媒介,包括水彩、色粉和油彩对塑造亲密而富有诗意的气氛格外擅长。热爱度假场景和对时尚的敏感,显示出她的女性特质。室内情景居多的作品面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她的社会角色和所受到的性别限制。

图11-40·《洛里昂港》(The Harbor at Lorient),1869年(高铭翻拍于华盛顿博物馆)

1869年的《洛里昂港》(图11-40)是莫里索早期的作品,洋溢着古典气息,表现一位手持阳伞的白裙女子,坐在码头的石栏上,石栏下是延伸至码头的狭窄海面,远处是帆船与建筑。这是画家关于海景画的一个模式:一位或几位女子作为观赏者出现在近景,她或她们的背景是海面、帆船与码头。《在海边的别墅里》(In Villa at the Seaside,1874年)描绘母子二人在阳台上观赏海景。《在海滩上》(On the Beach,1975年)是几位女士的背影,由于画面较小,是一个较长的横幅海景主题,人物在画面成为点缀。

19世纪70年代前期,莫里索多次出国漫游写生,以丰富她的艺术阅历。在法国的海滨尼斯(Nice)、洛里昂,英国的泽西等地,1875年到英国的怀特岛,1882年去意大利多处海滨,1885年到比利时以及荷兰,1894年再次游览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这些风景胜地,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包括数量较多的海景画。

《露台上》(图11-41)是1877年举办的第三届印象派画展中的作品,获得印象派评论家的赞赏。作品中的模特是父亲的一位亲戚卢西安·布希尔夫人。背景是避暑胜地费康。独特的感受力造就了大胆的画面构成,与《洛里昂港》一样,她习惯将人物安置在一角,给海面余留了大片的空间。莫里索的作品大多表现家庭生活场景中的女性和儿童,温柔而精美,很能代表莫里索早期的古典艺术修养和柯罗风景画的忧郁格调。

图11-41·《露台上》(On the Terrace),1874年(潘煜翻拍于清华大学美术馆)

图11-42·水彩画《在游艇上》(Aboard a Yacht),1875年

根据莫里索留存的组作品来看,1875年是她的海景画创作最盛的一年,水彩画《在游艇上》(图11-42)、《船只进入怀特岛的麦地那》,油画《英国海景》(Seascape in England),都是1875年的同期创作,行笔迅捷,应该是画家的一组写生作品。正是这一年,莫里索来到怀特岛,这个岛靠近英吉利海峡北岸,存有诸多历史遗迹、沙滩海岸、礁石断崖,极具海滨风情。莫里索在这个岛上留下了大量的海景写生作品。

同年的《怀特岛上的尤金·马奈》(图11-43)是一幅印象派风格突出的作品,尤金·马奈在室内,但整幅作品在表达户外光线以及对于室内的影响。窗外一片海,将室内映照得通亮,白色的窗帘和人物白色的外衣,表达出逆光中白色布料的特殊质感,窗外穿行的游人也是白色衣裙,在淡蓝的海色之下衬托得格外亮丽。尤金·马奈是马奈的胞弟,1874年,莫里索嫁给了他。此后,尤金·马奈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里,包括他们的独生女朱莉,以及父女之间游玩的场景。他们的婚后生活一直很温馨,直到1892年尤金·马奈去世,莫里索陷入悲伤,甚至为此怀疑艺术的价值。

图11-43·《怀特岛上的尤金·马奈》(Eugene Manet on the Isle of Wight),1875年

19世纪80年代之后的作品,莫里索的印象主义格调更加突出,画面变得明亮和鲜艳,这期间她来到尼斯港和戈里港写生,创作了一系列海景画。

1882年《尼斯港》(图11-44),画家创作过数幅同名作品,这一组画作,画家喜欢运用蓝色与赭石色作为主要色调,实际上是水色与船体的固有色,这两种冷暖色的交叉与深浅变化,由于海水的反光与倒影,显得那么扑朔迷离,海水起伏的那种摇晃与闪烁,对于物体的光影与色彩反射,以及人的视觉感受,获得了印象式的表达。

图11-44·《尼斯港》(The Port of Nice),1882年

图11-45·《戈里港》(Port of Gorey),1886年

图11-46·《在波尔图的悬崖上》(On the Cliff at Portrieux),1894年

上述这一切艺术风格都在1886年的《戈里港》(图11-45)那里有了更加充分地表达:海面的船只与码头的一些景观,究竟是一些什么景观?船只的基本样貌同样无法辨识。地面的杂乱的绿色可推测为海带之类海洋植物的收获,还有那些似乎人形的凸起可以认为是收拾海带的劳作者,这些推测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海岸码头的气氛表现得充分。这种模糊的“印象”恰是画家所追求且要传达的东西。

1889年的《照明船》(Illuminated Boat)的格调完全变了,画家通体运用了蓝色,船的形体通过白色的光源而获得轮廓。这是画家刻意表现的一种夜晚海面照明的“印象”。

《在波尔图的悬崖上》(图11-46)是画家的晚年之作,完成于1894年,次年画家去世。这是一幅精美的作品,莫里索对于早期的古典风格有所回归,所以,她精心刻画海边的悬崖草地与白衣裙的少女,却不失印象派的朦胧与诗意,可以见出画家的那一段时光的心情如何平静如水。

作为一名女画家,更多的关注家庭环境以及人间温情的描绘,她以独特的优雅,与前卫艺术保持一定的距离,因而赢得很多赏画者的好感,这也包括画商在内。莫里索的画作销量一直保持在印象派诸画家当中的前列。

【注释】

[1]上海融晟文化,《莫奈:日出·印象》,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版,第56页。

[2]上海融晟文化,《莫奈:日出·印象》,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页。

[3]上海融晟文化,《莫奈:日出·印象》,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页。

[4]上海融晟文化,《莫奈:日出·印象》,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版,第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