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点彩”

3.抽象的“点彩”

进入19世纪90年代,修拉画风开始发生变化,他的点子就像印刷机一样均匀平铺,他的海面、帆船、建筑与水岸几乎是几何图形的拼接。如《格拉沃利讷的海岸》(图12-8)、《海景(格拉沃利讷)》(图12-9)。

《格拉沃利讷的海岸》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第一,作品的形象减弱了,不再有那么多的细节出现。第二,天海之间没有任何区分,色调完全是一致的。第三,色彩的格调不再出现差异性,只有深浅之分。第四,“点”的笔触明显加大,让读者充分获得“点”的形式化印象。当然,不论做出怎样的概括与抽象元素的加入,海洋的样貌与感觉还是容易辨识的。更何况,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点缀了一艘帆船的影像。画面厚重而较大的点子笔触,通过放大可以看出,它是横向的,符合海水的视觉感受。整体的观察,似有水波的反光。这应该是画家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仔细地观察画中的帆船,蓝色的船体加了一笔橙色,以此表达阳光的反射。

同年《海景(格拉沃利讷)》更进一步,帆船消失了,只有远海和水岸。水岸的高坡上有绿色,似乎表达草木的概念。中远景完全是橙黄色与蓝色之间的色条交替,从中感受到一种海岸落潮之后留下的浅水沟与海面的景观。修拉使用这种大色块的笔触,在他早期绘画中就很普遍,但那时候他的形象还是写实的。抽象元素的表达,就是一个消除具象的 过程。

图12-8·《格拉沃利讷的海岸》(Beach at Gravelines),1890年

图12-9·《海景(格拉沃利讷)》[Seascape (Gravelines)],1890年(高铭翻拍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有趣的是,修拉在《海景(格拉沃利讷)》中画了画框,需要给出一个解释。首先,画框是由“点彩”的方式绘制,而且有所变化,左下为黄绿色的密接,右上加了红色,偏暖。为什么要画上框子?分明是在强调他的“点彩”,还有一层意思,在强调作品的绘画性,而拒绝真实性。绘画就是绘画,它表达的是一种形式,而不是现实。按照传统的绘画理论,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制造三维空间的幻觉。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平面上制造一种与现实接近的真实感。所谓的造型、透视、明暗关系、色彩关系等都是为这种虚幻的真实感服务的。如果你把画框也画入画面,明明是在告诉读者——这是绘画而非现实。“点彩”的画框再一次表明——这是修拉的风格,修拉的作品。这一个画框是在宣示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