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达·芬奇绘画中的海洋

2.拉斐尔、达·芬奇绘画中的海洋

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画家:拉斐尔和达·芬奇,他们的一些画作与海洋有关。拉斐尔的作品主要描绘神话和古代海战,达·芬奇的作品涉及那个时代的航海。

拉斐尔·桑西,1514年创作的壁画《奥斯提亚战役》(图4-4),藏于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画室。多数资料证实这幅作品是由拉斐尔的学生完成。所描绘的这场战役是在827年,阿拉伯人入侵西西里,直至849年,阿拉伯舰队从丁尼亚出发前来攻击罗马,那努勒斯国王赛尔基乌斯一世命令儿子指挥舰队,集结于罗马港口“奥斯提亚”迎敌。双方进行激烈的混战,画面表现了海陆两地的战况,激战中突发海上风暴,阿拉伯的舰队被风暴吹散,有的船舰侧翻并开始沉没。战争的结局,阿拉伯舰队惨败,海岸上的场景,阿拉伯军士成为俘虏,胜利者用锁链牵着他们去作劳役。百姓们在收拾战利品。画面上蓝天白云,海水呈现蓝绿色的波浪。

图4-4·《奥斯提亚战役》(The Battle Ostia),1514年

《伽拉特亚的凯旋》(The Triumph of Galatea)作于1506年,藏于罗马的法尔内西别墅(Villa Farnesina),伽拉特亚是老海神的女儿,她喜欢与众海仙在西西里的海滨游戏,西西里岛上的独眼巨人波吕菲莫斯为伽拉特亚的眉毛所倾倒,展开了爱的追逐。这个时候,伽拉特亚已经爱上岛里的放牧人埃西斯,当这一对情人在海边约会的时候,波吕菲莫斯用巨石砸死了情敌埃西斯,悲伤的伽拉特亚将埃西斯变成了一条河流,流入大海,他们以这种方式永不分离。伽拉特亚的爱情故事在文艺复兴时期成为创作的一个热点,诗歌、戏剧和绘画都有表现。拉斐尔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天空中的丘比特以及海中的争斗场面。站在中央的爱神让贝壳托着身体,并且驾驭着两只海豚,在海面上行驶。左侧的巨人已经抱住了伽拉特亚。代表色欲的人身马耶参与了这次劫掠。这幅作品表现了海面的近景:人群在海面上激起的波浪以及远处的海面。

图4-5·《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he Infant Saint John the Baptist (The Garragh Madonna)],约1510—1511年

《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图4-5),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2023年1月至5月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题为《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展览解说词中说:作品可能是拉斐尔受梵蒂冈教廷内一名成员委托,为私人祭祀所用,而“加瓦圣母”得名于作品的前一任持有者第一代加瓦男爵。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动态瞬间,小耶稣正从其表兄施洗者圣约翰手中接过一枝康乃馨,此花象征神圣的爱以及耶稣的受难,圣母似乎沉浸在忧郁的思绪中。

当然,值得关注的还是圣母身后出现的一个海湾,占据了整个背景,海面呈现蓝绿色,黄色的沙滩,海港的建筑十分密集。右边防浪堤的底部有碎石筑成的基础,这种建筑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说明画家在创作宗教题材作品的时候,依然注意到现实生活和自然的场景。

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科学家,他对于航海甚至飞行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关心航海图和人类在空中俯视地球的状态。达·芬奇画过多幅飞鸟在空中飞翔的俯视图,《飞鸟眼睛所见到的海岸景观》(1515年)的绘画角度是画家以更高的视点作为观测,山脉的纵横与海洋的状态。

《比萨附近的风光》(Landscape near Pisa),比萨城位于佛罗伦萨的西北部,历史上一个海滨城市,随着陆地的扩展,距离海洋已远。在15世纪的时候,这里有码头和繁华的城镇。达·芬奇的作品是一幅简笔的素描稿,或许是一种图像的记录,也许是一幅画作的草稿,不管怎样,它意味着画家对于海洋题材的一种关注。

图4-6·《寓言》(Allegory),1516年

《寓言》(图4-6)作于1516年,素描作品,画的是一只鹰与狼之间的故事,表达这些食肉动物的残忍与相互争斗。画中的狼驾船在海上,悠闲地吃着大餐,船以橄榄树作桅杆。戴着王冠的鹰栖息在地球仪之上,脚下踩着一枝橄榄枝。船与海岸之间波涛汹涌,而远处却是风平浪静。安置1515年法国国王与教皇签署的和平条约。这是较早的一幅政治漫画。

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关于海洋的绘画很少见,但他留下了一幅少年时期的作品,《安东尼的痛苦》(The Torment of Saint Anthony)作于1487年,这样推算,米开朗琪罗只有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