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印象》与印象派的诞生:1874年展览

1.《日出·印象》与印象派的诞生:1874年展览

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全球疫情阴影的笼罩之下,法国玛摩丹莫奈博物馆在上海举办了《莫奈日出·印象》展览。该博物馆是全球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馆,这次展览活动也是一次学术活动。出席展览的有法兰西艺术院成员、玛摩丹莫奈博物馆馆长帕特里克·德卡洛里,玛摩丹莫奈博物馆典藏与展览部主任玛丽安娜·马蒂厄,为了配合这次展览,上海融晟文化编辑出版了《莫奈:日出·印象》。

作者之一的唐纳德·奥尔森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教授,他发表了长文《对〈日出·印象〉创作时间的推定》,这篇文章对于《日出·印象》的创作环境和时间考证做出了一个总结性的阐述,文章从天气、海潮、建筑、原始展览手册、媒体报道、画家通信、学者研究等多重视角进行考证,值得中国学者借鉴。

关于莫奈《日出·印象》创作背景最权威的解释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玛摩丹莫奈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是具有权威性的,所以,在此引用了他们的说法,避免艺术史上一些互相错位的解释。

1874年初,由于官方沙龙对于年轻画家新风格的排斥,以莫奈、雷诺阿、皮萨罗、西斯莱、德加为首的一批画家聚集起来,成立了一个展出艺术家组织。每个成员通过缴纳会费的方式,资助展览。作为交换,参展成员可以挑选任意数量的作品,无需接受任何评委会的评选同意而参展。1874年1月,这个以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命名的组织公布了章程。汇集在这一旗帜下的30位美术家于1874年4月15日至5月15日展出了165件作品。展出地点位于巴黎嘉布遣大道35号。莫奈送去参展的有5幅油画和7幅粉彩画,其中包括一幅在勒阿弗尔创作的海景画。展览手册的编辑问他这件作品的名字,在他的记忆中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那时送去了一幅在勒阿弗尔画的东西,画的是我从窗口看到的景象,雾气朦胧中的太阳,前景是船上高耸的几根桅杆……编订展览手册的问我要这幅画的名字,因为这幅画看起来并不像真正的勒阿弗尔的景象,所以我回答说:‘就叫《印象》吧。’”[1]

莫奈用《印象》来命名自己的作品,其实就是表明自己属于这样一种潮流,暗含对于保守势力的批评。那些古典艺术的捍卫者,以追求完美为己任,或者说力求赋予人与世界理想的形象,他们怎么可能容忍艺术家的首要任务是表现某种印象,某种情感或是某种感觉呢?正因为如此,它才引起轩然大波。

保守派批评这幅画线条粗糙,质疑素描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夏尔·德·蒙蒂弗才会说:这是一个小学生用稚嫩的手画出的日出印象。路易·勒鲁瓦为了界定画家的逾矩行径,率先用莫奈这幅画的名字编造出“印象派”一词,放在自己文章的标题里。这篇为讽刺报纸《喧哗》(Le Charivari)所写的观后感,时间在1874年4月25日,目的就是要取笑和嘲讽莫奈的作品。它虚构了两个观众的对话:其中一位是作者,另一位是看完展览后身体不适的官方沙龙的画家。

勒鲁瓦根据莫奈的回答造出的“印象”完全是个贬义词,代表了传统派的立场;他们敌视这一新的流派,认为它取消了线条,而没有线条,就不可能再现一个生命体或一件物品的外形。新画派的做法无异于否定了素描和绘画的基本规则。

新画派同样把这个新词据为己有,并赋予它新的含义。勒鲁瓦的恶意批评发表仅四天,朱尔·卡斯塔尼亚里就在自己的专栏里撰文支持莫奈及其朋友,充当起新一代户外写生派画家的辩护人。他撰文对新画派做出总结:共同的目标将这些画家团结起来,在我们这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汇成一股合力,这种目标就是决心不去追求逼真,而是止于某种大概的风貌。印象一旦抓住并固定下来,画家的任务即告完成。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解释并形容他们,那么可以新造这样一个词:“印象画派画家”。这些画家之所以被称为印象派,是因为他们画的不是风光,而是风光在人身上激起的感受。在这群画家那里,已经在使用印象这个词。在展览手册里,莫奈先生表现日出的作品不是叫《日出·风光》,而是叫《日出·印象》(图11-1)。于是莫奈及其朋友组成的团体有了自己的名字,印象派就此诞生。下文是玛丽安娜·马蒂厄关于《克劳德·莫奈〈日出·印象〉》的文字介绍全部:

1872年11月前后,莫奈入住勒阿弗尔的拉米劳特酒店(又名海军司令部酒店)。在这里,诞生了他最著名的油画《日出·印象》。莫奈从酒店的窗口,描绘了清晨外港东南方的景象。画面中,左侧为勒布瓦码头,右侧为施工中的库尔贝码头,它们的轮廓支撑起了整个构图。中间的开口是通过厄尔锚地的跨大西洋船闸所在地。秋天破晓时分,吊车、烟筒和桅杆在蒸汽与薄雾中若隐若现。摆渡人的渡船占据了前景的位置。太阳是鲜亮的橙色,它在水中的反光是作画收尾时才加上的。这幅画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告完成,画面中朦胧的景象因笔法的灵动、别致而令人惊叹。

1874年,第一届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群展,在摄影师纳达尔旧有的工作室举行。莫奈决定展出这幅画。展览手册的编者要他提供作品的标题。考虑到这幅画的内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勒阿弗尔景致,于是莫奈将它命名为《印象》。这个词原本是画家的行话,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便成为众人皆知的说法。在当时,“印象”意指风景画家不再追求对自然细致入微的描画,而是越来越注意表现某种氛围或印象。参展的青年艺术家们热衷于户外写生,他们的艺术追求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讽刺报刊《喧哗》派去报道展览的人,是极端保守的评论家路易·勒鲁瓦。他很快就把莫奈作品的名字和这些艺术家的主张联系在一起:他针对展览写的辛辣评论,题为《印象派的展览》(1874年4月25日);而这里的“印象派”就是他受“印象”一词的启发编造出来的说法。几天后,展览艺术家的积极支持者、评论家朱尔·卡斯塔那雷把“印象派”一词挪用过来,赋予它正面的意义。印象派从此便成为莫奈和他的朋友们的代名词。而时至今日,《日出·印象》仍是这一群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

图11-1·《日出·印象》(Impression,Sunrise),1872—1873年

图11-2·《日出·海洋》(Sunrise Marine),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