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海景”系列

3.“海景”系列

所谓的“海景系列”,主要是指在布丹作品中,有一部分纯粹的海景绘画,几乎没有人物的出现,对布丹这位擅长将人物与海景结合的画家而言,是一种特殊。单说海景画,布丹依然是一位绝好的画家。他的海景,固有自己的风格,同样属于岸上的观察与写生而获得。为了展示更加广阔的海洋世界,作为平面艺术,唯有的办法便是压低海面,以增加天空的面积,所以,布丹是一位擅长描绘天空的画家。天空的复杂性在于云的变化,其变化形态比海水更加复杂而无常。

布丹的海景画,一般是以海岸地面站立的高度来透视海面的,海面与天空的比例一般在5:1到1:3之间,他很少像库尔贝那样将海平线放得很低,以此来突出天空的压抑感和宇宙的无限性。他总是将天海的比例放在一个比较适宜的关系当中,运用形象和色彩来获得预期的艺术效果。当然,这一切必须依靠他长期居住海滨的体验与长期的写生积累。

图9-40·《多维尔,落潮》(Deauville,Low Tide),1863年

图9-41·《重返陆地》(Return of the Terre Neuvier),1875年

作于1890年的《埃特莱塔的悬崖》(图9-42)画出了最美的埃特莱塔。《开海》(图9-43)作于1889年,这是一幅有气势的作品,实际上,布丹作为一位海景画家,一旦进入无人之境,他就会将海洋的广阔与浩瀚表达出来。《开海》描绘了渔船齐发的豪壮场景,可谓是海阔天空。其中不乏有趣的细节:诸多的帆船顺风而行,在帆船林立的海面上,间有一艘汽轮船逆风而行,冒出的黑烟与帆船的行驶方向形成一种逆反,反映了那个航海的转型期。

图9-42·《埃特莱塔的悬崖》(The Cliffs at Etretat),1890年

图9-43·《开海》(Open Sea),1889年

非正常天气的海洋,也是海景画家所钟情的。《粗暴的海》(图9-44)作于1885年,通过天空的一团黑云的压抑,烘托了一艘在激浪中的帆船,白帆在黑云中显得格外醒目。布丹是一位真正的海岸画家,他不善于表现真正的惊涛骇浪和海难事件,仅在一些近海的气候变化中展现海洋的面貌。

《阿勒弗尔,暴风雨来临的天空笼罩着海湾》(图9-45)作于1894年,这是一幅极快的油画速写,海湾压得很低,空间让给了天空和乌云,由于极大的开阔性,海滩的人物和船只已经无法辨识其形体,已经成为“点”和“线”的符号表达,然而,当足够强大的气氛与背景的条件下,任何细微的符号都会活跃起来,成为有生命的东西。这幅作品的创作,画家已经进入晚年,放纵的笔触展示出艺术技法的驾轻就熟。

图9-44·《粗暴的海》(Rough Seas),1885年

图9-45·《阿勒弗尔,暴风雨来临的天空笼罩着海湾》(Le Havre,Stormy Skies over the Estuary),1894年

《鹿特丹,商品贸易港》(图9-46)创作于1878年,鹿特丹是荷兰著名的海港,也是19世纪的欧洲最大的港口。布丹描绘了港口船舰停泊的情状,桅杆与船帆,以及远处海港的建筑,与海面形成倒影,天空晚云泛红,水中波光粼粼。实际上,画家表现的港口一个角落,船只并不多,但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繁忙和热闹。这在于画家所运用的技法,笔触的交错,帆船与水面的横纵关系,倒影反射的虚实关系,色彩运用的繁复甚至不乏杂乱,正是这种技法的灵活驾驭,使得画面如此富有神韵。

画家晚年的绘画,表现出放纵的气质,一般说来,一方面由于其视力,更重要的方面在于画家对于技法的娴熟,而娴熟之后很容易叛逆,所谓肯定之否定。比如布丹在1890年创作的《日落的天空》(图9-47),赤橙黄绿青蓝紫,以橙红色为主的各种色彩全部以横向的笔触交错排开,几乎是一幅抽象画,细阅可分天海,而海面只是一线而已。

图9-46·《鹿特丹,商品贸易港》(Rotterdam,the Commodities Exchange Port),1878年

图9-47·《日落的天空》(Sky at Sunset),1890年

布丹是一位真正的现实主义海景画家,这里说到“真正”,意思在于他从来未曾涉猎现实之外的题材或者主观意象的表达。他只在写实当中寻找可以获得艺术发挥的可能性。

【注释】

[1][意]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上),钱景长等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102页。

[2]Linda Nochlin,Courbet,Thames & Hudson Ltd.,2006,146—152.

[3]Michael Fried,Courbet’s REALIS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