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蓝色威尼斯
1875年9月,马奈与朋友詹姆斯·提索一起游威尼斯,提索属于印象派之外的一位独立画家。出行之前,马奈与莫奈一起作画,彼此受到了关于色彩的一些影响。在威尼斯,马奈画下了一系列关于水上风光的作品,包括《大运河》(图11-24)和《威尼斯的大运河(蓝色大运河)》。
威尼斯的河流都属于海洋的延伸,因为人们开凿的这些网布的运河,引入的是海水,它的色泽,它的潮起潮落,它的起伏荡漾,都完全属于海的节奏,海的色彩与海的情味。还有运河中特殊的轻舟,名字叫贡多拉(Gondola),这种轻巧的船只,在海浪的涌动之下特别具有浪漫的感觉。人们为什么纷纷来到威尼斯?他们很大的兴趣在于这样的运河与建筑、古典遗存如此接近,与现代人的生活如此接近。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流像威尼斯大运河这样纯粹的海水河流,并且获得如此亲近与依赖。
这的确是威尼斯人的一个创举,他们通过运河,将海洋引到家门,将海洋与河流进行融合,或者说,河流中有海洋,海洋中有河流,它们各自的优势都获得最大的发挥,不仅包括生活的,还有审美的。
图11-24·《大运河》(The Grant Canal),1875年(左上角可见修改的痕迹)
马奈将威尼斯概括为“蓝色威尼斯”,是艺术家的一种特殊感受,他将大运河的特殊景观表达的如此充分,并非依赖于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标建筑,而是表现河道的水色,整个画面在享受着水色与光色的颤动,画家使用了足够浓度的湖蓝色来表现海水,与水上蓝白相间的坐标杆构成一个纵横关系,共同构成色彩主调,加之建筑、标杆与贡多拉的倒影,虚实相生,构成了水色的威尼斯大运河。由于阳光的强烈,中间色减少了,所有的景物都是透明,感觉到视线的穿透力,空气的消失。画家在获得威尼斯的强烈感受之后,竭力表达这种清澈的景色。
根据另外一位艺术家查尔斯·托奇的回忆,仅《大运河》(The Grant Canal)一幅写生小品,不知道马奈重新开始过多少次。事实上,至今的画作还可以看到教堂圆顶的颜色覆盖的痕迹,在画家重新创作之前,原稿的建筑物较高并位于右侧。现在图片上由于油画颜料凸出而留下的旧迹清晰可见。
威尼斯大运河的作品,可以看作马奈绘画艺术的一个转变,他对于色彩的看重,对水色反光的细致表现,对于纯色的使用,对于灰调子的放弃,都显示了画家一种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