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暴与蒸汽船

3.海上风暴与蒸汽船

19世纪的海景画在印象派产生之前,有一个普遍现象,即注重航海中的恶劣天气的表现,以及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出现的海难事件。阿琴巴赫并不擅长这种题材,他总是以海岸为主,以普通的劳作生活为主,当然,他也描绘过惊涛骇浪与海难事件,作品数量较少,但极其壮观。

图8-29·《挪威海岸的风暴》(The Storm off the Norwegian Coast)局部,1837年

图8-30·《风浪中的蒸汽船和帆船》(Steam Ship and Sailing Boat in Rough Seas),1890年

《挪威海岸的风暴》(图8-29)描绘一艘大型船舰遇险的场景,画面右侧是礁石与悬崖,在海浪的冲击下,触礁的大型驳船呈半角状态竖立,甲板上已经空空荡荡,在这样的风浪袭击与横扫之下,没有人能够存留。作品尺寸179×272 cm,属于巨制,就展出效果看,观众完全可以融入画面其中,具有相当的震撼力。

1847年《在波涛汹涌的水域》(At Sea in Rough Waters),也是表现在悬崖笔立的海域,一艘手划船在风浪中颠簸,桨手们在奋力划桨,与风浪搏斗。远处的一艘大型帆船已经放下风帆,看来情况同样糟糕。画家通过这样的比较,突出水手们的胆略和勇气,也表达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

《风浪中的蒸汽船和帆船》(图8-30)作于1890年,在这个帆船与汽船交替的时代,两种动力迥异的船型同时存在于航海业,成为一种特别的景观,在这幅作品中,汽轮与帆船行驶在深海的巨浪之中,形成一种夹角的形态。面对如此险恶的海洋气候,大家都面临着生死考验。

类似的作品还有1878年的《蒸汽轮船》(Steamer),这是一幅夜色的海景画,海面风平浪静,皓月当空。一艘蒸汽船吐着黑烟,遮盖了半边天空,月色无光,海面阴暗,失去了海上月色的那种优雅。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对于新兴的蒸汽船与大部分画家一样,持有一种否定和反感的态度。与众不同的是,阿琴巴赫特别关注下层渔民的生活,蒸汽船的出现,明显给传统渔民的生存带来某种危机,这更是画家所难以接受的。在作品中,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这种观念。

阿琴巴赫关于海上风暴的作品并不多,他将艺术的注意力放在了海岸的日常生活,这恰是浪漫主义到印象派出现之前的一个过渡。当印象主义出现之后,这种海洋深处的凶险场面便基本消失了。

【注释】

[1][意]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钱景长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2]《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解说词。

[3][意]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钱景长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4][意]利奥奈洛·文杜里,《西欧近代画家》,钱景长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

[5]转引朱伯雄,《世界美术史》第九卷(上),山东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6][英]马尔科姆·安德鲁斯,《风景与西方艺术》,张翔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0、181页。

[7][英]马尔科姆·安德鲁斯,《风景与西方艺术》,张翔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80、181页。

[8][荷]曲培醇,《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丁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169页。

[9][荷]曲培醇,《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丁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169页。

[10][意]伊拉里亚·奇塞利,《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意]斯特凡诺·祖菲主编,周彬彬译,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版,第167页。

[11][意]伊拉里亚·奇塞利,《浪漫主义时代的艺术》,[意]斯特凡诺·祖菲主编,周彬彬译,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版,第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