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与神话主题的海景画

2.传奇与神话主题的海景画

从审美趣味上看,德拉克洛瓦更倾向于一些崇高、豪迈、热烈、凶险的事物和场面,所以,他喜欢动物,当然不是媚态的动物,而是狮子和烈马。如果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那就是骑马猎狮的场面。从自然风景的选择上,德拉克洛瓦更倾向于高山大海这样的雄壮场景。因此,画家就会将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构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图画:马与大海是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当然,这种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摩洛哥之行。

1832年,德拉克洛瓦游历了摩洛哥,他从摩洛哥人那里看到了希腊的品格。他自述:

这些人除了一块罩布以外就一无所有,可是他们那副样子却是心满意足得很,就跟西塞罗心满意足地坐在自己的转椅里一样……古代艺术不会知道比这更美的东西……这便是他们——真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我大笑一番大卫的希腊人。[3]

画家从摩洛哥人的生活看到了“雄伟和美的东西”,从而嘲笑古典主义笔下希腊人的所谓典雅与刻板。在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以大海为背景表现的摩洛哥骑手作品有:1855年《摩洛哥人给马备鞍》(A Moroccan Saddling a Horse)和1860年《出海的马》(图8-9)。前者是表现骑手在海边准备出发的静态。后者描绘骑手骑马在海水中奔驰的状态,画面上是一位骑手驾驭两匹马,骑一匹白马,手牵一匹枣红马,枣红马桀骜不驯,反方向甩头,骑手用力拽拉。两匹马的分离,其马腿与马首形成一个“X”形的构图,向画面四射。蓝色的海面与金色的沙滩,创造了一个与现代文明社会隔绝的浪漫世界。正像画家自己的理解,现实主义仅是一种模仿,而不是对自然的理想解释。

关于骑手与海洋的绘画作品还有著名的《圣乔治与龙》(图8-10),作于1847年,圣乔治传说是罗马时代的一位骑士,演化为欧洲的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一座城堡主人的女儿十分美丽。海中的恶龙威逼主人将女儿献给他,关键时刻,上帝的骑士圣乔治突然出现。德拉克洛瓦描绘的正是这个情节。画面幽暗,海水激荡,披挂红裳的圣乔治正在将长矛刺向恶龙。

图8-9·《出海的马》(Horses Coming Out of the Sea),1860年

图8-10·《圣乔治与龙》(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1847年

如果仔细观察海中的景观,就会发现崖壁拱门洞的出现,这是埃特莱塔象鼻山的自然现象,画家移植到这里,增强了海面的神奇。拱门洞,在其他的神话作品中也多次出现。

德拉克洛瓦需要的是理想,但他没有在现实中寻找到理想,于是他只能到现实之外去寻找理想。利奥奈洛·文杜里这样评价他:

他需要戏剧,需要紧张,需要不惜任何代价去达到英雄的纪念碑气派,他需要生动的情节,他要把文学吸收到绘画中来,他要把历史归结为个别的事件——一句话,德拉克洛瓦的绘画的所有否定方面,都是他害怕把现实原原本本地引进自己的艺术。[4]

各种各样的影响,迫使德拉克洛瓦选择最适合于绘画的戏剧性情节。在描绘死亡和愤怒时,他受到了但丁和莎士比亚的鼓舞。他为《浮士德》画插图,得到歌德的赏识。在拜伦身上,他喜欢看到古代东方宗教中的太阳神摩洛赫的野蛮残暴的源泉。在宗教主题里,他选择灾难或者离奇的故事。从当代事件中,他宁愿挑选受难和革命的主题。老虎、狮子和烈马最能使他感到激动。总之,他愿意品尝刺激的快乐。用利奥奈洛的评价:他掌握了浪漫主义的全部行头。

《唐璜的沉船》(图8-11)作于1840年,取材于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西班牙贵族家庭的主人公唐璜16岁时因发生爱情纠葛,被迫出国旅行。在去意大利的航行途中,遇到风暴和沉船的灭顶之灾,危难中,唐璜坚毅勇敢。幸存者在救生艇上漂流了12天,绝望的人们开始抽签吃人。画家描绘的正是抽签的场面,惊恐的众人将手伸向礼帽,决定各自的命运。而唐璜孤独地坐在船头。

海难这个题材,对于德拉克洛瓦具有特殊的诱惑力,他初学绘画的时候,正逢浪漫主义先驱席里柯创作《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前往观看,深受感触,他描述自己的心情:“当席里柯在画他的《梅杜萨之筏》的时候,允许我去看他工作,它给我这样强大的印象,当我走出画室后,我像疯人一样地跑回家,一步不停,直到我到家为止。”[5]画史认为,这幅作品直接引发画家创作《希阿岛的屠杀》。德拉克洛瓦跟席里柯同样采用了绘画表现的最佳状态:他们的激情终究需要理性的规范,最终采取了规避的情节,这便是莱辛在《拉奥孔》里所阐述的理论,不同的艺术形式必定需要不同的表达。

图8-11·《唐璜的沉船》(The Shipwreck of Don Juan),1840年

图8-12·《德摩斯梯尼在海边的演 说》(Demosthenes Declaiming by the Seashore),1859年

图8-13·《耶稣在加利利海上》(Christ on the Sea of Galilee),1854年

1859年的《德摩斯梯尼在海边的演说》(图8-12)取材于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他因为先天口齿不够伶俐,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口含石子面对大海练习演说。画面上,赤足的德摩斯梯尼坚定地走向大海,面对波涛汹涌的潮水,就像他面对起哄的听众一样。如果认真地品赏画面,就会发现,德摩斯梯尼将一只手臂推出,那海潮便为之后退,留下一条水沟。这是画家对于文学和历史的细节改造,是德拉克洛瓦的想象力。

《耶稣在加利利海上》(图8-13)作于1854年,这个题材出现在很多画家的笔下,皆是表现耶稣在加利利海的风暴当中安睡的场景。

图8-14·《阿比多斯的新娘》(The Bride of Abydos),1852—1853年

《阿比多斯的新娘》(图8-14)大约画于1852—1853年之间,这幅画是德拉克洛瓦创作的四幅组画中一幅。源于拜伦的同名长篇叙事诗,以土耳其的达达尼尔海峡为背景,讲述了帕夏·贾菲尔的女儿祖莱卡和她的海盗情人塞利姆的悲惨命运。为了避免她父亲安排的无爱婚姻,祖莱卡在晚上从被囚禁的后宫塔中逃走。画家着力表现了海盗营救情人从山洞出逃,准备渡海的情节,山洞里已经出现追踪者的火把,海盗塞利姆已经腰刀出鞘,这是一个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祖莱卡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是追踪的父亲,一方面是营救她的情人,无从选择的戏剧矛盾将人物的内心冲突推向高潮。这正是德拉克洛瓦热衷的主题表达,他要将这个场景和人物精神世界刻画出来,所以,仅是这一个场景就创作了几个版本。

德拉克洛瓦的海洋绘画在绘画史上不局限于自身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对印象派的影响,特别他的色彩理论,成为新印象派信奉的“圣经”,关于德拉克洛瓦的理论著述,将在新印象主义的章节中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