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多尔夫·巴克赫伊森:海上风暴
卢多尔夫·巴克赫伊森生活的年代正是荷兰政治经济大发展的黄金年代,最初巴克赫伊森是一个普通商店的店员,从埃姆登迁到阿姆斯特丹,发现自己绘画上的才能之后,开始潜心创作。巴克赫伊森发展成为风景画家。为了创作,巴克赫伊森频频出海,在甲板上观察海洋上的风暴。
与荷兰的其他画家比较,他的作品倾向于海洋的恶劣气候,他天生喜欢大海的暴脾气,惊涛骇浪充斥着他的画面。在这个主题之下,他竭尽展示海洋所有气候形态。画家对于海洋的深入观察与体验,以及娴熟的写实技法,使得作品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晚年巴克赫伊森题材有所拓宽,绘制过人物肖像和一些景物绘画。
巴克赫伊森擅长描绘航海中的大型船舰,画面上波涛汹涌,展示舰队在航海过程中的雄伟气魄。对于港口和水岸渔民的生活情境略有表现,但绝不是他的主题。他的画面比较幽暗,天空总是阴云密布,创造远航船舰在深海中的险恶气氛。
1650年所作《荷兰参战者进入地中海港口》(图5-13),表达战前的一种对垒状态,左边是荷兰舰队,特别强调了荷兰国旗,桅杆顶部和船首全部悬挂,包括来回穿梭的快船。右边是参战的英国舰队,由远至近,正在行驶中,近海的阴暗部分意味着码头的存在。
图5-13·《荷兰参战者进入地中海港口》(Dutch Men of War Entering a Mediterranean Port),1650年
《荷兰军舰离开恩克赫伊森》(Dutch Men-of-war off Enkhuizen)、《1690年,科宁·威廉三世号和特克塞尔外海航道上行驶的船只》(图5-14)、《荷兰军舰离开恩克赫伊森》(Dutch Menof-war off Enkhuizen)、《在礁石附近遇险的船只》(图5-15)这些画作都是以不同的构图表现船舰在离港航行过程中的异常景观,以其在风浪中的颠簸或遇险而凸显海航的非凡之举。
画家偶尔也描绘敌对方的舰队形象,比如《怒海中的英国大船与军舰》(An English Vessel and Man-of-war in a Rough Sea),表现英国船舰在大洋中艰难航行的情形,船舰在狂风中飘荡,桅杆弯曲,摇摇欲坠的态势。
水,一直是荷兰社会环境的一个特征,以其与海洋的强大关系以及四通八达的运河和水道网络而闻名。这种形象来自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以及荷兰海军抗击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所取得的胜利。东印度公司的远航商贸一直出现在荷兰画家的笔下,1677年巴克赫伊森画《回航的荷兰东印度商船》(The Return of the fleet of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是画家作品中所描绘的最大船队,每船的船首和桅杆都张挂巨大的荷兰国旗,乘风破浪,完全是一副凯旋的姿态。画家以此展现国势与国威。
图5-14·《1690年,科宁·威廉三世号和特克塞尔外海航道上行驶的船只》(The Koning Willem III and Other Ships in the Sea-lanes off Texel,1690)
图5-15·《在礁石附近遇险的船只》(Ships in Distress off a Rocky Coast),16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