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古典风格与海事题材
透纳早期的海景画,我们称为“海事题材”,或者“海事绘画”,主要为了区别于一般的海景画,那种描绘海岸风光的作品。因为透纳的早期,喜欢表现海洋深处的自然状态,主要以暴风雨中艰难航行以及海难沉船事故。
所谓古典风格,主要指的是透纳在1796年成名作《海上渔夫》(Fishermen at Sea)之后的一系列作品,大部分都画了夜晚的航海,或者暴风雨的阴沉,由于这种特殊的天气状况,整个画面处于一种昏暗的光线,而古典绘画是回避强光的。此外,在透纳的早期,未能彻底摆脱学院派的束缚,他的画在整体处理中强调细节,中远景物的描绘还是相当精细的,这种平均用力的造型方式是古典绘画的基本要领。尽管透纳通过夜色的遮蔽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取舍,但比较他的中后期作品,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作品包括:1801年的《暴风雨中荷兰的渔船》(Dutch Fishing Boats in a Storm)、1801年的《飓风中的荷兰船只》(Dutch Boats in a Gale)、1803年的《加来码头,法国船挂英国旗准备渡海》(图7-12)、1805年的《沉船》(The Shipwreck)。
《海上渔夫》(图7-11)是透纳在皇家美术学院年展上展出的首幅作品,也是他公开发布的第一幅油画作品。他之所以放弃自己熟练的水彩画,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透纳加大创作的投入,为获得画界的关注。展览的导语中这样评论:船只在海面上自然漂浮,摇曳,水波荡漾,效果逼真。
考证作品的最初的写生地点是在威特岛,英国南部海岸线的一个大岛屿。透纳在1795年走访过该岛采风,画过大量的速写,收录于《威特岛速写集》。画中左侧的一组白垩岩便是该岛西段著名的尼德尔斯礁石群。
这幅作品可以解读的空间十分广阔与深厚,两艘渔船身陷巨浪漩涡的情景,在后来的海洋绘画中经常出现,被画界称之为“透纳式漩涡”。这是掌握海浪结构的准确表达。看上去身处险境的渔夫,却是自然从容,他们划桨掌灯,正在忙于整理船舱的鱼。
图7-11·《海上渔夫》(Fishermen at Sea)局部,1796年
作品的夜景表现得恰到好处,月亮正在云层中露出,洒下的月光照射在海上飘荡的渔船上,如同舞台上的“追光”,所以,这个作品具有一定的舞台效果,将自然景观与人为创造完美地结合起来。透纳的这幅成名作,宣示了他对于海洋与光线的特殊关注。
次年,透纳画了《月光,米尔班克》(Moonlight,A Study at Milbank),还是海洋月光夜色,似乎是前作的延续。
1801年,透纳画过数幅《暴风雨中荷兰的渔船》,名字大同小异,画面很难判断是夜色还是暴风雨出现的阴沉天气。这一系列作品似乎延续了《海上渔夫》的创作构思,一是,将天色渲染成一种险恶压抑的氛围;二是,描绘大海中漂荡的小型帆船,在浪涛的起伏中颠簸,似乎随时可以倾倒,其场景给人以惊叹;三是,作品同样采用了渔船与大型商船比较的方式,远景有商船在航海中的平稳行驶,近景便是风口浪尖上的渔船。
为什么是荷兰?因为荷兰曾经是海上第一强国,在英国之前称霸世界的航海业,荷兰舰队一度开进不列颠,顺着泰晤士河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伦敦。到了透纳的时代,荷兰已经退出海上竞争的行列。在画家的笔下,他们沦落为海上渔夫的境地,在大型商船的旁侧寻找生计。透纳在作品中强调了渔船上飘扬的荷兰国旗,似乎透露着一种嘲讽。
1801年的《彭布罗克城堡,南威尔士,暴风雨将至》(Pembroke Castle,South Wales,Thunder Storm Approaching),这是一幅看似平和的海景画,南威尔士的海滨,渔夫在海滩的一个角落里收拾渔具和鱼,旁边散落着破损的船板和铁锚,临海而建的彭布罗克城堡显得十分沧桑,却十分伟岸壮观。天空阴云密布,阳光从云层的间隙中透出一束强光,整个海湾被照得通亮,但是,有一种暴风雨将要来临的预感,画家在努力将这种潜在的东西表达出来,包括诡秘的天色、海滩上的残留物、沉默而破败的古堡,以及岸边涌动的潮水。
《加来码头,法国船挂英国旗准备渡海》描绘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法国渡轮和法国小型渔船,正驶进法国北部的加来港,同时遭遇到风暴的袭击。作品不仅表现出滔天巨浪与阴云压抑的海港景观,更重要的是细致地刻画了码头与渡船上的人物群像,其中有渡轮上努力划桨的船夫,调整船帆的水手,挥臂呼喊的船长。码头上有晕倒的妇女、惊呼的众人、忙着收鱼的鱼贩、观光的游客,还有那些散落的海鱼,以孔鳐鱼为主,看来这是那一片海域的盛产。在细节上,画家是极其写实的,码头的木头地板与木桩在经历海风长期腐蚀之后那种清晰的木纹,绳索和鳐鱼的软体感。
1805年的《沉船》(The shipwreck)与1810年的《运输船遇难》(The Wreck of a Transport Ship)是透纳早期海难题材的重要作品,这一组作品都属于暗调子与强光的对比来呈现主题,浪花与白帆的光线反射共同形成绘画主题部分的聚光效果。《海难》(图7-13)画了四条渔船,再次出现“透纳式漩涡”,表达3只船之间的营救关系。从画面上看,所有的船只都处于险情之中,而位于漩涡之中的船似乎仅是一艘救生艇,它是沉船之后的逃生者,左下方海面漂浮的船板表明了他们的经历。《运输船遇难》是画家同类题材最为壮观的一幅,尺寸241 cm×173 cm。作品描绘一艘运输巨轮侧翻沉海的时刻,桅杆折断了,巨轮侧翻与海面接近90度,船员们在挣扎,救生艇和木筏在接应逃生者,远处还有赶来营救的小型帆船,整个画面展示出人类航海壮举在海洋风暴面前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透纳的这幅作品有过真实的体验,画家在一个狂风之夜乘坐“水精”号轮船从加维奇开出。他回忆说:我曾请求水手们把我绑在桅杆上进行观察。目睹并亲身感受航船与风暴的搏斗。
图7-12·《加来码头,法国船挂英国旗准备渡海》(Calais Pier,with French Poisards Preparing for Sea,an English Packet Arriving),1803年
图7-13·《海难》(The Shipwreck),18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