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海事绘画
15世纪到17世纪,葡萄牙成为海上强国,参与了地理大发现,在海上贸易中逐渐强大起来。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葡萄牙帝国之间围绕着印度洋制海权和远东路线进行了长时间的军事对抗。葡萄牙人自1511年打败马六甲苏丹国之后,就开始以马六甲为中心,沿着香料航线一路扩张。商船紧随着战船之后进行他们的贸易活动,澳门也是在这一时期成为葡萄牙航海的一个落脚地。
苏丹国的后续亚齐在日后的矛盾冲突中寻找外援,这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参与。然而,此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远海征战势力严重衰落,1563年之后已经无法跟葡萄牙匹敌,可以派往亚齐的舰队极其有限,仅有15艘炮舰组成。中途因为也门发生叛乱而分兵平叛。1567年抵达亚齐的炮舰只剩下两艘。在海军上将雷斯的指挥下,与亚齐舰队密切合作,教给亚齐人使用加农炮的先进技术。
1568年,亚齐苏丹阿拉丁率领15000人的军队与葡萄牙展开了一场正面交锋,双方势均力敌,相持到1569年,葡萄牙军队开始反攻,挫败了亚齐海军。在荷葡战争爆发之前,葡萄牙一直作为马六甲的掌控者。
葡萄牙获得海上霸权依赖于大型船舰的制造与航海技术,从曼努埃尔一世的宫廷画家就开始制作大型的航海与帆船绘画,以此展示国家与王权的威力,间接地造就了海洋艺术。
图5-1·《圣奥塔祭坛画》(Le Départ des Reliques de Sainte Auta de Cologne),1522—1525年
木板油画《圣奥塔祭坛画》(图5-1),是葡萄牙宫廷画家克里斯托瓦奥·代·菲格雷多在1522—1525年创作的四幅系列作品之一,是画家少数流传下来的杰作。画作的木板原先是被皇后用作木匣的木板,而匣内用于安置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来利安一世赠予的圣奥塔遗物。木板的背面描绘了这份厚礼被运往里斯本圣母堂的真实过程:港口告别仪式,右下角的海面与大型帆船虽然只是配景,但海水幽深透明的质感表达得十分逼真。
图5-2·《卡拉克帆船》,1540年[1]
格雷戈里奥·洛佩斯是葡萄牙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教育是在曼努埃尔一世的宫廷画家豪尔赫·阿方索的作坊里完成,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也成为后续的宫廷画家。在他的诸多作品里,有一幅重要的海景画作品,是16世纪海景画的杰作,代表了那个时代海景画的最高水平。当然,我们在这里称它为“海景画”,按照现代的观念还不够周全,因为它所描绘的海洋和帆船,实用价值超出了审美。这就是著名的《卡拉克帆船》(图5-2),作于1540年。该作品以超大型帆船“卡拉克帆船”为主题,表现帆船出海或归港的情景,左侧的帆船为主角,三桅双层帆,风帆之巨大,水手可以多人行走其上,以升降或调整风帆。帆船甲板之上的船楼高至四层,这是载客远航的帆船,桅杆高悬葡萄牙国旗。归来即将进港的帆船已经降下风帆,以桨手合力划桨为动力。画作将海水幽深的蓝色和浪花表现得尤其充分。当然,作为早期的海洋绘画,海船的透视存在问题,众多的帆船似乎不是处于一个海平面上。近处的码头和建筑以及远处的海岛都显得比较突兀。但作品总体效果所表达的海洋气氛超过了同时代的海洋绘画。
描绘帆船与海水的精妙之处绝不是孤立的,如果将洛佩斯的《卡拉克帆船》与菲格雷多《圣奥塔祭坛画》两相比较,尽管后者的海景只是在右侧的一部分,却足以看得出其中的相似性,说明画家对于海水质感的领会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