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毯上的维京战船

2.挂毯上的维京战船

维京人(Vikings)属于日耳曼人的一支。与其说维京人是一个人种,不如说是一种职业。维京人的名字就是古代英格兰称呼海盗的名字,用来指8—11世纪四处扰民的北欧人,他们由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5世纪,日耳曼诸部落成功入侵罗马帝国,8世纪末,维京人卷土重来。在维京人占主力的第二次蛮族入侵中,瑞典人渗入俄罗斯,挪威人踏上爱尔兰,丹麦人征伐英格兰。

海上民族善于航海。维京人的船吃水浅,速度快,灵活性强。整个欧洲只要是他们的船能到的地方,都在300年间遭到了劫掠。(图3-15)

840年,维京人中拥有瑞典、挪威和丹麦混合血统的一支,劫掠了法国的鲁昂,开启了长达一个世纪进攻的序幕。850年,他们沿着塞纳河进入巴黎,收到7000镑银子的贡金后放过了这座城市。对于法国来说,这只是暂时的冲突缓解,861年,维京人再次进攻巴黎,城破。在几十年内,法国的重要城市诸如,南特、图卢兹、波尔多、图尔、里维耶拉、阿尔勒多次被洗劫。

911年,查理国王向北欧人妥协,把加来海峡(Strait of Calais,如今英吉利海峡最窄的一部分)一带正式割让给维京人的首领罗洛,这群维京人原本被称作Norseman,意思是“来自北方的人”,这个名字逐渐演化成了“诺曼人”(Normans),并命名了他们的封地——诺曼底(Normandy)。罗洛通过向法王效忠,被封诺曼底公爵(Duke of Normandy)。

1880年,在果克斯塔出土的北欧船只,引起了人们对维京船真实外观的注意。与贝叶挂毯上船只的相似的醒目,人们开始注意到北欧、诺曼和英国船只之间的联系。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哥伦布博览会上,展出了一幅全尺寸在挪威制作的果克斯塔船的复制品。

图3-15·《贝叶挂毯》的航海局部

这只船从卑尔根起航,跨越大西洋到达芬兰,然后到达科德角和纽约,沿着伊利运河到达五大湖,最后到达芝加哥。这是为了强调雷夫·埃里克森(挪威探险家),维京人是北美真正的发现者,大约比哥伦布早500年。也许挂毯上船只的图像是为了重建船头伸出舌头的颇为奇特的龙,因为果克斯塔船上没有兽首的船头。船舷上缘的护盾装置与挂毯上看到的类似。挂毯的船被确认为真正的“维京”式。

事实上,挂毯成为当代人所拥有的中世纪造船技术唯一图像资源。包括:伐木斧、板斧、小型斧、勺钻(乳钻)以及锛。用眼睛检查船边的细节描绘,强调了工匠测量技术的谨慎与精确。

挂毯记载了人们观测到1066年春天的哈雷彗星。哈罗德刚刚登基,天空就出现了彗星,挂毯的画面中,诺曼底人手指彗星表现出兴奋,右边的英国士兵和国王却被吓坏了,在当时,彗星划过意味着国王的噩运。双方把胜败与这次奇妙天文现象联系在一起,最终被表现在挂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