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的海景:斯卡恩画派
关于海景画的创作热潮,19世纪的前半期是在法国,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画家们,几乎都喜欢描绘海景。世纪晚期,在丹麦出现了一个画派,即上述的艺术家群体,史称“斯卡恩画派”,以描绘海景为专长。时间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直到20世纪初,是斯卡恩画派最兴盛的时期。2017年2月,这个画派的展览在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举办展览的时候,名字为《斯卡恩——丹麦的艺术村》,可见这个画派的定位,其地域特色十分鲜明。
斯卡恩(Skagen)是丹麦日德兰半岛的一个港口城镇,位于半岛北端的海岬,波罗的海与北海的交汇处,以开阔的海岸线和沙滩成为旅游胜地。这里是观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地带,也是游泳和日光浴的好地方,为此而聚集了许多风景画家来此居住和写生。他们大多数在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就慕名而来,之后就成为他们的采风写生地,也有的画家在此定居,结婚,建立家庭,与斯卡恩结下不解之缘。
根据他们的画作来看,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在光色的变化上发挥出自己的艺术天赋,也描绘出北欧特殊的海洋景观和沿海的风情。他们不像印象画派或者野兽派艺术家那样追逐一个目标而付出代价,或者满世界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仅限于自己的故土,甚至就在斯卡恩这一片海滩,描绘他们自己的生活和眼前的海洋风光。是的,艺术不是探险,艺术家不是探险家,他们在自己的家园,同样可以创造出美好的画面,更何况海洋本身就是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
斯卡恩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有佩德·赛维林·科罗耶夫妇,迈克尔·彼得·安彻与妻子安娜·安彻,劳里茨·图森,卡尔·洛克。这几位画家都在斯卡恩海滨定居,另外还有许多画家只是短时间逗留,属于这个群体的外围。
佩德·赛维林·科罗耶:海洋的抒情诗
佩德·赛维林·科罗耶是斯卡恩画派最重要的海景画家。科罗耶出生于挪威的斯塔万格,童年就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姑妈家生活,9岁开始接受艺术教育,1870年从丹麦艺术学院毕业后,来到斯卡恩旅行,并参与这里的艺术活动。他的画作在1874年得到著名收藏家海因里希·霍施普林的注意,购买了他平生的第一幅作品,并成为他的赞助人。
1877年至1881年,科罗耶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在法国拜访了印象派的画家们,他的审美倾向与印象派十分契合,他与莫奈、西斯莱、德加、雷诺阿、马奈等画家接触,画风深受他们的影响。于是,科罗耶决定留在法国,跟随著名肖像画家莱昂·博纳特继续深造,直到1882年回到丹麦。在绘画史上,将斯卡恩派的艺术风格确定为丹麦的印象派,主要针对科罗耶的画风。
在1888年的一次巴黎的旅行当中,科罗耶遇到了玛丽·玛莎·马蒂尔德·特里普克,两人相爱,玛丽也是一位出色的女画家,他们于1889年在女方的德国家中举行婚礼。从此,玛丽就成为科罗耶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玛丽不仅留下了一些独立的海滨形象,还会有一位女伴,这位女伴便是另一位画家的妻子,迈克尔·彼得·安彻的夫人安娜·安彻,夫妇都是斯卡恩海滨的旅居画家。因为同行和同龄人的关系,他们相处甚密。海滩散步成为她们的一个习惯,于是就有了科罗耶一系列的“月下海滩散步”的画作,像古典诗歌一样纯美的境界,两位白衣女子,沿着海滩散步,四周没有人的打扰,天空没有月亮,但从身影可以知道月亮的存在,大海已经满潮,不再有浪花,只有浅浅的波纹,画家尽力营造一个寂静的世界,以此烘托两位仙女般的女士。这个主题和画面以人物在海滩上的位置,以及与环境的比例关系,创作了多幅作品。而标题也是大同小异。以《夏天的傍晚,在斯卡恩海滩,艺术家和他的妻子》(图14-25)与《在南部海滩的夏夜》(图14-26)为代表,创作于1893年。斯卡恩的海滩,在画家那里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的家人经常是海滩上的主角。科罗耶是一位柔情似水的人,所以他总是喜欢表现海滩的傍晚或者夜色,同时也喜欢寂静,月亮高悬,倒映海面。尽管科罗耶绘画题材相当丰富,但是,两位女士月下海滩散步的画面,成为他的一个艺术符号。
1902年,画家创作了在斯卡恩海边的《自画像,在斯卡恩海边》(图14-27),画家的身后是无边的大家和蔚蓝的天空,将自己定位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
图14-25·《夏 天 的 傍 晚,在 斯卡恩海滩,艺术家和他的妻子》(Summer Evening at Skagen Beach — The Artist and his Wife),1899年
图14-26·《在南部海滩的夏夜》(Summer Evening on Skagen’s Southern Beach),1893年
图14-27·《自画像,在斯卡恩海边》(Self-Portrait,Sitting by His Easel at Skagen Beach),1902年
孩童与海滩,是科罗耶绘画的一个重要主题,男孩子们在浅水中嬉闹与奔跑,各种戏水的方式都会出现在他的画面上。女孩子一般都会在岸上,表现出固有的羞涩与安静。《斯卡恩南部海滩的夏日》(图14-28)是一幅很有情趣的画作,在夏日的斯卡恩海滩上,浅水区赤身的男孩子们在戏水。岸上远远地站着一位小姑娘,她独立一人站在空旷的海滩上,注视着海面的场景。这是一位岬内的女孩子,身穿深色的花边长裙,盘起头发罩在帽子里,脖子上挂着一串红色项链。脚上穿着长袜和鞋子,所有的装束包裹了全身。岸上和水中,这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不仅是空间关系的差异性,更是精神和心理之间的隔阂。然而,这种差异与隔阂却在发生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切都在女孩子的神态中表达了。
画家对这一作品十分爱惜,同年又为小姑娘创作了特写《海滩上的女孩》(Girl on the Beach),使得读者可以细致地观察她的神情。实际上,女孩子的眼睛是看着脚下的沙滩,这一眼神的表达,画出了女孩的羞涩,以及她的思虑。科罗耶是一位善于捕捉心灵波动的画家。
《斯卡恩海滩上的仲夏夜篝火》(图14-29)是画家最后的一幅大型画作,他的视力已经严重下降。在斯卡恩的海滩上,他召集了海滨居住的艺术家和朋友,包括当地的女士和儿童,举行了夏夜的篝火聚会,画家以这幅作品向哺育他的斯卡恩致谢,也向所有的斯卡恩艺术家致敬。关于这个画派作为艺术史概念的出现,是后来的事情,但可以看出,当时的画家已经具备了这种自觉性。画面上,艺术家和上流社会的朋友们安排在篝火映照的一面,而另外一组人物作为陪衬。这是一幅情绪豪迈的画作,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出现画面里,火光的炽烈与海滩月夜的宁静形成比较,主要人物在这样的场面中表现出各自的情绪,这些特别的情绪当中或许包含着各自的故事。科罗耶本人并没有出现在画面里,这个时候,他已经婚姻破裂,孑然一人,但没有放弃对于海洋和艺术的爱。科罗耶早在1892年就开始构思这幅作品,但中途停止了,间隔了14年,终于在他的眼睛出现问题的时候将作品 完成。
写实主义画家:安彻与图森
迈克尔·彼得·安彻生于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上的拉茨克,一个商人之家。但由于父亲生意的破产,他中学便辍学谋生,1865年,他在卡勒庄园找到一份文员工作,业余的时间学习绘画。次年会见了当地的名画家菲利普森和高斯,获得了肯定,认为他将成为专业画家。1871年之后,安彻先后到尼尔森艺术学校和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没有等到毕业,他就被同学卡尔·马德森邀请到斯卡恩海滨旅游,当时的斯卡恩还是一个小渔村,刚开始成为旅游热点,并有艺术家在此聚集。这里的自然风光和艺术气氛感染了他们,从而参与其中。1874年安彻决意定居斯卡恩,加入艺术家协会。
图14-28·《斯卡恩南部海滩的夏日》(Summer Day on Skagen’s Southern Beach),1884年
图14-29·《斯卡恩海滩上的仲夏夜篝火》(Midsummer Eve Bonfire on Skagen Beach)草图之一,1906年
这个艺术群体纯属自由组合,定期在斯卡恩的布伦德斯酒店里相聚,聊天的过程中交流艺术心得,沟通各种文化信息。在这里,他结识了自己的伴侣,女画家安娜·布伦杜姆,实际上就是安彻房东的女儿,两人于1880年结婚,安娜的父亲正在斯卡恩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店,名字就叫“布伦杜姆酒店”,新婚夫妇在酒店的花园里安置一个新家和画室。这个建筑在安彻去世之后,由女儿继承,当女儿离开斯卡恩的时候,就将父母的所有遗物捐出,建立了一个斯卡恩博物馆,以展出这一画派的作品,现在的斯卡恩作为旅游胜地,这个花园里的博物馆即安娜祖辈的居所,成为游客和艺术家的朝圣之地。(图14-30)
图14-30·斯卡恩博物馆展厅(安彻夫妇的故居与画室)
图14-31·《他会绕过这一点吗?》(Will He Round the Point),1879年
安彻的绘画很快获得了艺术界的认可。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他将创作的注意力放在斯卡恩沿海劳动者的生活主题上,《他会绕过这一点吗?》(图14-31)成为丹麦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安彻最优秀的作品大都是表现航海的水手和渔民的形象,从这个角度认识和评价,安彻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所谓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于这样几点:一是关注社会下层民众;二是在审美趣味与艺术技法上采用写实的手法,特别强调细节的刻画。这一特征区别于此前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加艺术粉饰与过分的夸张。所以,安彻在表现渔民劳作的时候,艺术态度是相当严肃的,作为海滨的渔民,他们的出海和收获,尽管在风浪之中,但没有过分的夸张表现。甚至包括海难事件,画家也会通过一些特别的细节来传达可以触摸到的真实感。《他会绕过这一点吗?》所描绘的一组渔民,在海岸上聚集议论,从标题可知,有渔船在海中遇险,岸上的水手在分析他们行船归返的路线。这样的一个绘画叙事手法将海中的风险转化成岸上人的焦虑,耐人寻味。
《获救的船员》采用更加写实的手法,似乎是前者的一个情节继续。场面并不是那么紧张,众人拖着归来的船只,两位死里逃生的渔民分别被两位高大的渔民抱着和背着,走向海岸。在凛冽的海风中,在冰冷的海水里,所有的人面部没有表情。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行动的幅度不大,看上去有些笨拙,但是让人切实地感受到那种特别的场景。《红色救援船出发》(图14-32)则是表现海上救生艇启航的场景。
安彻善于表现男性老年渔民,在他们茂密的胡须和沧桑的面容上似乎可以呈现出海洋的气息。画家有几位固定的模特,其中的一位大胡子宽面膛的老汉,多次出现在他的画作中。1889年所作《渔夫上岸》(图14-33),表现一位在海浪中驾船靠岸的老船手,英武之气跃然画面。《四个渔民在阳光下的斯卡恩海岸》(图14-34)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位老水手,金黄的须发与阳光下的脸庞,就像一尊铜像。
图14-32·《红色救援船出发》(The Red Rescue Boat on Its Way Out),1920年
图14-33·《渔夫上岸》(Fisherman Coming to Shore),1889年
安彻擅长描绘冬天的海。一般说来,大部分画家喜欢描绘斯卡恩的夏日,比如他的画友科罗耶就是以表现夏日海滩而闻名,但安彻情愿描绘北欧冬天的海滩生活,表现渔民在最严寒的时节的日常劳作与生活状态。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也是在冬日的海边。
当然,安彻也会表现夏日的斯卡恩海滨,画那些快乐的孩子和消闲的女子。或许由于安彻与科罗耶的友谊吧,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描绘海滩散步的白衣女子,她们都像天使,妙曼的身姿与娇媚的容貌,却属于现实中的女性,已经摆脱了古典主义的伪饰与造作。安彻与科罗耶的不同在于:科罗耶画的是月光下的女子,安彻描绘的女子总是迎着朝阳。画中的模特也许都是来自他们的妻子,但艺术家本能地将各自的形象做出根本性的区别。是的,如果粗略地看,两个人的作品很容易发生混淆。实际上画家有意识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种选择也包括作品的命名,科罗耶的画作命名属于叙事性,画名很长,将人物和情节都交代清楚。安彻的画作属于超短诗,一两个词汇,其中寓意深长。比如1896年的《海滨长廊》(图14-35),描绘五位白衣女子沿着水边散步,款款而行,太阳照着他们,留下长长的身影。所谓“长廊”就很有寓意了。另外的一幅画作描绘两位白衣女子,伫立海滩,面朝初升的太阳,名字叫作《斯卡恩》(Skagen),也是借物喻人。
图14-34·《四个渔民在阳光下的斯卡恩海岸》(Fire Fiskere I Solskin pa Skagen Strand)
图14-35·《海滨长廊》(A Beach Promenade),1896年
安彻的妻子安娜也是一位画家,她的作品表现斯卡恩社区生活和渔妇的形象,很少涉及海洋,他们夫妇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于丹麦艺术活动的特别贡献,在丹麦产生相当的影响,夫妇二人的头像印在丹麦的货币上,以示纪念。
劳里茨·图森
劳里茨·图森生长在哥本哈根,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他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的时候,与科罗耶是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他以后的艺术经历跟许多斯卡恩画派的画家相近,在1870年慕名前往斯卡恩海滨,在那里结识了许多画家,并进入了他们的圈子,成为斯卡恩的居民,直到1901年才返回哥本哈根。
当然,图森主要是一位肖像画家,他喜欢描绘宏大而华丽的场面,这些题材包括丹麦王室举行的一些重大礼仪活动,皇宫里的装饰与古典气氛得以充分彰显,这些作品成为丹麦皇宫的陈设。从此可见,图森在整个丹麦艺术界的声望之高。
但是,只要是在斯卡恩的画家,总是离不开海洋题材,图森画过一些海边渔妇的作品,表现丹麦渔家女子那种健硕的身材,与海岸风光融为一体。也描绘海滨消闲的女子,她们在海边漫步,或在草丛中读书。
《落日之后,暴风雨中的北海》(图14-36)表现一个纯粹的海洋世界,时间定格在太阳沉落海面的那一时刻,发出最后的强光,将云层映照得通亮,这个时刻,由于云层的遮挡,光线的朝向是上方的,海面反而笼罩在阴影之中,层层的海浪像雕塑一样地凝固。这是画家在观察海上日落的瞬间感觉。也是印象派绘画强调的东西。
图14-36·《落日之后,暴风雨中的北海》(The North Sea in Stormy Weather after Sunset)
跟许多印象派画家一样,图森也会单独描绘天空和云层,作为一种无物的空间存在,是光与色的来源,画家对此发生兴趣,并且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体验与表达。在画题上也体现出来,比如《云之研究》。
《斯卡恩的夏日》《洗澡的孩子》(图14-37)表现海滨消夏的情景,前者描绘一个远离热闹的海岸,沙滩上长满了野草,一位女子在草丛中读书,不远的海边有一位骑手策马前行,远处的帆船点缀在海面上。后者描绘在礁石缝隙中戏水的孩子。与他的肖像画不同的是,海景大都采用了印象主义的技法,以表现光色为特征。
图14-37·《洗澡的孩子》(Landscape with Figures Bathing),1918年
图14-38·《溺水者》(The Drowned Brought to Land),1913年
图森关于斯卡恩题材的绘画还包括当地人的劳作与生活场景,比如《晒鲱鱼》,画的是渔妇们聚拢在一起,将鲱鱼成排地悬挂起来,进行晾晒。鲱鱼的横向与人物穿插其间的竖向形成的错落,将海边渔村的劳动气氛渲染出来。《溺水者》(图14-38)是斯卡恩画家极少涉及的题材——死亡。一名溺水者被抬出水面,手脚已经呈现青紫色,表示着生命的消失。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诗化的海洋自有它的另一面。当然,斯卡恩画家更加注重表达它的美好。
航海画家:洛克与克罗格
卡尔·洛克是斯卡恩画派当中特殊的一位画家,他对于斯卡恩所怀有的情感无不体现在绘画当中,所以,画作的标题往往特别标明“斯卡恩”的地名。洛克出生在弗洛斯堡公国,属于丹麦的一部分。他的兴趣是船,喜欢航海,曾经跟随皇家海军的船舰在大西洋上航行。所以,在他的绘画中,会出现大洋深处的景观,这在斯卡恩画家那里是极其少 见的。
图14-39·《斯 卡 恩 礁 的 灯 船》(The Lightship at Skagen Reef),1892年
《斯卡恩礁的灯船》(图14-39)作于1892年,作品描绘了斯卡恩的一种特殊航海指示性船只——灯船。这是用于海上的一种移动式的灯塔,安装在船上,可以在各种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发出信号。绘画让人们看到19世纪灯船的样貌,并通过这艘灯船的规模,可以推知斯卡恩这个所谓的小渔村,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码头和先进的航海了。
1872年,洛克考入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在上学期间就听到关于斯卡恩艺术群落的传闻,于是他拜访了这里,海洋环境和艺术氛围吸引了他,从此不间断地前往这个海滨写生和聚会,他总喜欢坐着马车沿海旅行,陶醉在海洋与沿海的风光之中。如果写生,他就会临时搭建一个帐篷,过上一段野营的生活。他早期的一些作品,比如《坎德斯特德附近一艘沉船旁的渔民》《斯卡恩南部海滩的残骸》就是这样完成的。
洛克在70年代末赴巴黎继续学业,返回丹麦后经常光顾斯卡恩,并且在此建造了自己的住所,成为一名斯卡恩居民,一直到他在这里去世。
与其他画家比较,洛克在斯卡恩的绘画内容最为丰富多彩,涉及沿海渔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海滩上的海藻收集者》(图14-40),描绘渔民赶着马车装载那些被海潮冲上岸的海藻,正是傍晚时分,阴云低垂,海潮拍岸,人物与马车呈现剪影的形态,远处的断崖显得威严而遥远。
《邮车在斯卡恩海滩上行驶》(图14-41)作于1890年。表现斯卡恩沿海邮车来临的情景,画家的构图颇具匠心,描绘了蜿蜒的海岸线,以及巨大的沙丘,这种巨型的沙丘是斯卡恩一种独特的景观,由海风多年的雕塑而成。这里是没有路的,哪里是路?海水冲刷的地方便是路。熟悉海边生活的人知道,只有这种海水冲刷湿漉漉的沙滩最平坦,而且不会陷下去。所以马车就像海边踏水散步那样,沿着弯弯的潮水线行驶。
图14-40·《海滩上的海藻收集者》(Seaweed Collectors on the Beach)
图14-41·《邮车在斯卡恩海滩上行驶》(Mail Coach Driving Along the Beach at Skagen),1890年
跟其他的斯卡恩画家一样,洛克也是一位富有诗情的画家,喜欢表现海的温柔和静谧,表现海滨渔民的世俗生活,他从不表现生活的悲情,却能触摸到生活的脉搏。1888年《月夜里的渔夫》(图14-42)一直被视为洛克的代表作之一,实际上在诸多作品中它并不突出,因为观众被这种抒情的气氛所打动。这幅作品运用更大的空间表现月下海洋的美好,将渔船置于画面的核心部分。夜色将天海的色彩融为一体了,渔船的这一“点”就显得十分突出:大帆船的旁侧有一艘小帆船,大小之间在进行一种交接,更远处的一条船上,隐约升起炊烟,很细微,和缥缈,但烟火气油然而生。尽管是在这样一个僻静的月夜,渔船还是扬帆的,月光下的波纹显示帆船是在向右行驶,节奏缓慢,就像一只小夜曲。
《月亮升起的沙丘,斯卡恩海滩》(图14-43)是一幅纯粹的海景,没有人迹,画作的视角是从沙丘的后面看向大海,这是一个秋天的月夜,沙滩上的草已经变黄,在月光的映照下,沙滩呈现白色,越发衬托出海水的蓝色。画家将它称为“斯卡恩海滩”,是因为这种沙丘海岸的奇观。光色的特殊表达,与印象派的画风十分契合。
图14-42·《月夜里的渔夫》(Fishing Cutters in Moonlit Night),1888年
图14-43·《月亮升起的沙丘,斯卡恩海滩》(Sand Dunes with Rising Moon,Skagen Beach)
克里斯蒂安·克罗格
克里斯蒂安·克罗格是一位多重身份的挪威画家,因为他还是作家和记者。绘画与小说创作伴随着他的一生。
受到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启发,克罗格关注下层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并进入他的绘画主题。1902年至1909年,他在巴黎科拉罗西学院教书。1909年至1925年,克罗格成为挪威艺术学院的教授。
克罗格早年在卡尔斯鲁厄和柏林学画,深受门采尔和利伯曼影响。1879年他首次访问了斯克恩艺术家部落,之后便成为那里的常客并且定期居住,描写当地渔民。他以极大的热情真实地描绘了挪威的水手和沿海贫民的生活。画家运用印象主义光色表现技法,使他的画面更具有现代感。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影响了其他艺术家,包括安娜·安彻和迈克尔·安彻,并成为爱德华·蒙克的老师。仅凭这一点,艺术史上的克罗格就具备了足够的分量。实际上,我们看他的画作,的确存在着某种哲学思考。或者说,他经常被一些哲学根本问题所困扰,不免就表达在作品当中。
如果要给克罗格定位,或者贴上一个什么主义的标签,那么他应该属于现实主义的画家。尽管他生活在印象画派的时尚潮流当中,但他的重要作品都是表现海岸渔民和船员的形象。他很少孤立地描绘海景的美丽,表现日出或夕阳在海面上的光影。相反,克罗格喜欢局部,他笔下的渔船很少完整的,大都是截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海景画模式。当然,画家需要这样的特殊力量,人类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在暴风雨中航行》(图14-44)只是画了汽船的前半身,上部也省略了,被深海那种缓慢而大幅度的涌浪包围着,航船吃水很深,说明是一艘满载的货轮。那种坚定而吃力地前行,蕴含着力量。克罗格对于航海的很多细节都有兴趣,他会描画码头上的一个铁环,或者海面上的一个浮标,作为一幅完整的作品。比如《铁质的系泊》(图14-45)。在海洋题材的画家里,只有他这样的专注细节。
图14-44·《在暴风雨中航行》(Ship in Stormy Weather)
图14-45·《铁质的系泊》(Mooring in Iron)
跟科罗耶和图森相近,克罗格也喜欢描绘年长的船员,一位戴遮阳帽的大胡子船员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里。1882年《船上的黄衣渔夫》(图14-46)描绘了船尾部分的掌舵人,船在海浪中倾侧,掌舵人以大幅度的肢体动作,一手掌舵,一手牵动风帆的绳索,完全是一位向大海挑战的英雄。这个人物也出现在1898年的《瞭望者》(On Dog Watch)等作品中。
克罗格具备良好的艺术天赋,他善于抓住瞬间的景观和人物精神,表达航海者的生活。《看见岸了》(图14-47)只是截取了小舟中间部分,以一位青年水手的背影表现这一时刻的惊喜。另一作品《晚上捕鳗鱼》(Eel Catcher at Night)则表现渔夫在火光中投下鱼叉的那一瞬间。在上述作品中,画面人物的造型相当模糊,与周边的海浪或者夜色融为一体,画家寻找到那种人海相融的感觉。抑或印象主义给予他的启发。以感觉掌控形象,以形象与环境之间的浑然性决定绘画主题,这是印象主义的真谛,从这个意义上,《看见岸了》是一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莱夫·埃里克森遥望美洲大陆》(图14-48)作于1893年,属于历史题材的画作。画面的主人公莱夫·埃里克森是挪威早期的航海家,他在982年随父驾船远航探险,曾抵达格陵兰。约990年以后,曾由格陵兰回挪威,皈依基督教,并受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的派遣再次去格陵兰向移民传播基督教。途中迷航,到达一个被称为文兰(Vinland)的地方,推测为今北美的新斯科舍。于是,这位莱夫·埃里克森也就成为第一位发现美洲的人。画家创造性地描绘出发现新大陆的那个瞬间的疑惑与惊喜。主人公一边掌舵一边遥指前方,那种坚定与沉稳,从侧影的体态就可以充分传达出。年轻船员在张望,人们纷纷从船舱中奔来。该作品是画家的一幅杰作,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发挥到佳景。
图14-46·《船上的黄衣渔夫》(A Fisherman in Yellow Rainwear in His Boat),1882年
图14-47·《看见岸了》(Land in Sight)
1890年的《领航员》(图14-49)画的是一艘海面上的帆船,两位船手静坐着。画面完全是灰调子。画家直接将标题书写在画面上,其署名在下方,字形很大,将自己的名字纳入标题,其中的玄机令人费解。
作为夏凡纳的学生,他的少数作品表现出优雅的古典气息和抒情风格,1900年的《晚风》(图14-50)描绘出女性与大海的融合,赞美大自然的哺育精神。
总言之,丹麦的印象派海景画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
图14-48·《莱 夫·埃 里克森遥望美洲大陆》(Leif Eriksson Sights Land in America),1893年
图14-49·《领航员》(Lodser)1890年
图14-50·《晚风》(Evening Breeze),19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