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海景
海洋绘画在古代希腊,只是以海洋生物和人类航海的承载物——船作为表现对象,因为海洋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水域,它的面貌是人类很难以形象掌控与表达的。当然,同时期的语言文学以其叙事性的特征,完全胜任对于海洋的描绘,这在《荷马史诗》那里获得了很好的证明。文学的发达,给绘画提供了创作的可能性。因此,在画家那里就开始了神话诗史主题的创作,由于其中的内容涉及海洋环境,画家不得不再增加海洋的背景,基本属于符号式的,图画面积十分有限。我们从神庙的遗址壁画中还能看到一些残破的形象。但总的来说,古希腊时期,海船与海洋生物为表现内容,在瓶画、壁画和工艺品当中有着普遍的表现,造型也相当成熟。
绘画发展到15世纪前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史家埃尔克·琳达·巴克霍尔兹将这个时间确定为1420年至1610年),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由海船、海生物到海洋配景的转化。所谓“海洋配景”,即在描绘人物画和情节画的时候,加入了海洋景观。根据不同的构图方式基本可以分作这样的几种形态:一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即海景,在风景画尚未独立之前,这种海景是一种简略和概念性的表达。文艺复兴时期所有的画家都以神话和宗教作为创作主题,其中必然涉及海洋的环境。在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与达·芬奇的绘画。当然还有一种特别的情况,以康拉德·维茨《基督履海》(1444年)为例,实际上这里翻译的“海”只是一个湖泊,在很多宗教题材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二是窗景,即窗户外面的景色——海滨或码头,在人物肖像画当中常见,提香绘画中窗景的海洋景观表达得写实而精微。三是海战的描绘,威尼斯画派后期的两位重要画家委罗内塞与瓦萨里那里表现得相当充分,当然,在这些海战场面中,人物往往占据了主要位置和大部分的空间。四是海景作为地形图志的形态出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贵族肖像和神话主题。这是海景画雏形在古希腊之后的第二个阶段。以上的四种形态在15世纪前后的著名画家中都有各自的表达。
具有独立海洋风光的作品出现在北欧地区,包括德国的丢勒和尼德兰画派的勃鲁盖尔,丢勒的威尼斯写生在风景画(海景画)历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勃鲁盖尔以神话寓言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但将海景的空间扩大,具备了海景画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