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景画家柯罗
如果说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领军人物是库尔贝,起点就应该是柯罗。柯罗出生于巴黎,1822年到1825年分别跟随古典主义画家米萨隆和贝尔丹学习绘画,此后多次游历意大利,画出了一批杰作,包括海景画。回国后在巴比松的枫丹白露继续风景画的创作。
意大利的海景
1822年的《迪耶普—码头和大海的尽头》(图9-17)是柯罗早期海景画,可知在他初入画室的时候,就开始在海滨写生。到1825年的作品《特鲁维尔附近的峭壁》(图9-18),刻画了海边耸矗的山崖与平缓的海面之间的过渡地带。整幅画面具备宁静而刚健的气质,能够概括出柯罗在海景画当中基本风格,并非古典主义那种端庄和优雅,反倒具备现实主义写实精神——对自然的忠实。
图9-17·《迪耶普—码头和大海的尽头》(Dieppe-End of a Pier and the Sea),1822年
柯罗游历过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比利时、荷兰、瑞士等国,但逗留时间很短,他唯有对意大利情有独钟,那里的海岸线和威尼斯海景给予画家艺术灵感。很大的原因在于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化传统,他似乎寻找到了源头。《阿马尔菲海岸的岩石》(图9-19)作于1828年。标题上似乎不露声色,但画家所描绘的所谓“岩石”,指的是阿马尔菲的古代遗迹。阿马尔菲位于意大利萨莱诺湾湾畔,那不勒斯海的南方,坎帕尼亚大主教教区所在地,阿马尔菲古城镇建立于4世纪,被壮观的悬崖及海岸景色包围。历史上阿马尔菲城是主教教廷,后来成为商业中心,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的首都。西欧的天主教文化,东欧的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此交汇。因为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商贸带来的富饶,屡屡遭到外侵。因此,在沿海地区的山崖上可见到一些防御性的城堡和工事。作品所描绘的正是这样的景观:森然的巨石、S形的山路、连接山路的岩洞、高大的山间古堡、海边的石门以及苍茫的大海,夕阳将海岸的环境涂上了一层暗黄的色彩,看上去古旧而悠远。
图9-18·《特鲁维尔附近的峭壁》,1825年(潘煜翻拍于《从库尔贝、柯罗到印象派: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光影世界·真迹展》)
图9-19·《阿马尔菲海岸的岩石》(Rocks in Amalfi),1828年
图9-20·《大运河上的威尼斯小船》(Venice Gondola on Grand Canal),1835年
1835年所作《大运河上的威尼斯小船》(图9-20),这是柯罗第三次赴意大利,画家选择了大运河入海口,这里河道宽阔,建筑不是那么密集,波平浪静,一艘威尼斯特有的翘首扁舟驶过,上面站立着一位长须神父,一切都显得如此安详与沉静。柯罗喜欢这种境界。
与同代的画家米勒相比较,柯罗虽然喜欢怀古与自然的原始状态,但他也善于表现建筑和海港码头。在意大利特别明亮的阳光下,受光面与阴影形成一种鲜明的棱角,而其中又隐含着丰富的色彩变化。1934年的《从阿夸索拉长廊看热那亚》(View of Genoa from the Promenade of Acqua Sola)、《威尼斯,从埃斯克拉文斯码头看到的景观》(Venice,View from the Quaides Esclavons)都属于以古建筑为主体的海景画。前者描绘沿海古城热那亚的核心建筑区,热那亚是航海家哥伦布的故乡,被山峦和大海所包围,远处蓝色的海面将建筑衬托得十分纯净。后者表现远处的白色罗马式穹顶建筑,码头的近景和聚散的游客与劳作者,光感强烈,投影清晰,流露出一种优雅的古典气质。
图9-21·《那不勒斯附近的景色》(View near Naples),1841年
1841年《那不勒斯附近的景色》(图9-21)描绘了意大利南部的著名海港城市那不勒斯一处海岸风光。近景的树林依然采用了古典式的表现,素描感而不是色彩感。刚下过雨,一些小水湾,倒映着树木和天光。有人在树下奏乐和跳舞,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田园情调。树林的那边是海面和楼房,阳光照射下来,强化了海洋和港口的形象。
法国的海景
柯罗早期的风景画,包括海景画习惯于全景式的构图,即透过近处的树木和山坡,向远处的风景主体(建筑物或者海面)眺望。显然还是受到古典构图的制约。在很多情况下,他的画面也会出现古典主义那种舞台式的光照,为了显示主题的存在。比如1829年所作《洪弗勒—格蕾丝海岸上的加略山》(图9-22),画面透过一个树林和草地,重点表现海边正在举行的一场宗教纪念活动,加略山本是耶稣殉难地,在异地操办了这样的一个仪式,教职人员身穿特殊的服装,耶稣殉难的十字架高高树立,一缕金色的阳光洒落下来,增添了一些装饰效果和神秘气息。
到了19世纪40年代之后的作品,以上的构图方式就很少见了。画家已经习惯使用开放式的构图,甚至出现一些颇具现代格调的绘画风格。1843年的《马赛:老港口》(Marseille:The Old Port),将大片的水域安排在近景,左上是码头建筑,右上是成排待发的船只。似乎没有什么核心的景观,水域中行驶的帆船也并非作为画眼而出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还有画作的技法,画家开始淡化物体的界线,包括建筑物和停泊的帆船,这种造型模糊,笔触随性的表现方式已经具有后世印象派的影子。1850年《海边的城市(布列塔尼)》(图9-23)就更加概括化,海湾对面的建筑群也是改变了早期的棱角感,大片的楼房混为一体,只有一处穹顶的标志性建筑显得突出。近处的山坡与海边的扁舟画得放松,船夫的背影表达得自然。
最具现代风格的作品是1865年的《海边的妇女和儿童》(图9-24),这是一幅相当主观化的作品,画面只有整体关系,几乎没有线的存在,妇人的头巾特意添加几笔细线,并非为了造型,而是一种形式的存在。两个主体人物几乎看不到具体的头部和四肢,妇人被宽大的衣裙所包裹,但从姿态上依然可以感觉到她在阅读。孩子在沙滩上爬动,只有一个大致的形态。海面与潮水,沙滩与栅栏,都是极其写意的,在这种粗枝大叶的笔触之中抒发着画家行笔着色的快乐。
图9-22·《洪弗勒—格蕾丝海岸上的加略山》(Honfleur-Calvary on the Cote de Grace),1829年
图9-23·《海边的城市(布列塔尼)》[A City by the Sea (Brittany)],1850年
图9-24·《海边的妇女和儿童》(Woman and Child by the Sea,Étretat),1865年
对于柯罗艺术风格,曾有不同的认定,在他的绘画当中,具有古典主义的底色,却充满着写实主义的表现,同时隐含着怀古和伤感的情绪,对于后世的印象主义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