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的导师、海牙画派的海景画家:琼坎
荷兰古典时期的艺术家一直在影响着法国,在19世纪中期,印象主义诞生之前,荷兰人约翰·巴托特·琼坎的作品给予莫奈以巨大启发,由此莫奈称琼坎为布丹之外最重要的导师。从这个意义上看,荷兰人成为印象主义产生的一个缘由,不仅仅是受到法国艺术的影响。1862年,莫奈第一次见到琼坎,在此之前,莫奈已经了解过琼坎,与他的同代艺术家在巴黎沙龙上赏识过琼坎的作品——主要是海景和沙滩的风景,原因在于:
琼坎对色彩的运用高度敏感,对光线在水面和雪的表面的气氛和效果的巧妙渲染,尤其引起关注。他的风景画明亮轻快,光线充足,技法简约且不拘一格,使得琼坎成为印象派艺术重要的先驱。琼坎以特殊的方式展示了荷兰和法国艺术之间的独特关系以及相互影响,这种关系对印象主义来说是如此重要。[7]
琼坎最初在海牙求学,师从风景艺术家安德烈亚斯·谢弗霍特。1855年赴巴黎,在海洋艺术家欧仁·加布里埃尔·伊萨贝的画室里工作。但时间不久便回到鹿特丹,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同年举行的巴黎世博会上获奖。
直到1860年,琼坎带着他在荷兰大量的水彩写生——海景、冬季和月光的风景画,再次来到巴黎,得到艺术家同行和评论家的一致赞誉,包括评论家查尔斯·波德莱尔和埃米尔·左拉的赞誉。自此,他每年夏天都要集中精力描绘荷兰家乡的风景主题,这里面主要有海景画。
1861年,他从鹿特丹回到巴黎,在蒙帕纳斯的切夫鲁斯街租了一间画室,开始展现即将到来的印象派风格。次年,他在诺曼底结交了一些艺术家朋友,包括西斯莱、布丹和莫奈,琼坎成为他们的导师。年轻的莫奈把自己的艺术成就归功于琼坎。1863年,第一届弗勒斯沙龙展出了琼坎的作品。与此同时,他拒绝了印象派团体的首次展览。
受到琼坎以及过往大师的影响,启发了一些法国印象派画家相继前往荷兰学习,去博物馆观摩,描绘荷兰的风景,这里面也包括莫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出现“海牙画派”。海牙这个地方远离现代工业城市,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光,由此吸引大批的画家来此写生,这里面也包括凡·高。从19世纪60年代兴盛到1900 年初。这些画家受到法国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多以写实手法描绘当地的风俗和风景,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延续和发展。海牙画派是介于写实派和印象派之间的外光画派,它们继承了荷兰画派善于描绘风俗人情和自然景色的传统,在形式上又有独特的创新。因为海牙画派的画家在创作中多使用忧伤的色调,因此有时又被称为“灰色画派”(the Gray School)。这是琼坎的风景画存在的一个重要背景。
琼坎德最常画的主题是海洋景观,他在荷兰和法国都画过。他在户外画水彩画写生,有的作为油画的草图,在画室里继续加工。莫奈之所以如此欣赏琼坎,将他视为印象派的开创者,主要在于他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感受与印象主义的精神十分默契。主要表现在如下的特征:
首先,是他坚持的户外写生,琼坎以熟练的水彩画技法,能够迅速地抓住风景在各种光线下的变化,这十分符合印象派的追求。
其次,琼坎喜欢描绘海景,也包括河流和港口,因为水色与各种自然光能够发生强烈和奇妙的关系,物体对于水的影响,产生倒影;水对于物体的影响,产生反光。后来的莫奈在倾力研究这些东西。
最后,琼坎对于日出与日落的海面景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些场景每一位画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只不过琼坎更为显著,他的画作笔触有力,对比强烈。
1852年的《埃特莱特港》(图14-51)描绘法国埃特莱特港海湾的落日余晖,跟莫奈的埃特里塔海滨的系列作品十分相似,应该是莫奈的效仿。1870年《鹿特丹附近的风车》(图14-52)描绘的是鹿特丹港的夜间景观,月亮在云中漂移,月影在水面闪烁,完全是一种瞬间的“印象”,琼坎的这些印象主义的感觉与表达,要比莫奈早得很多,与莫奈的《日出·印象》异曲同工。有理由说,莫奈的印象是得到琼坎的启发。
图14-51·《埃特莱特港》(The Harbour at Etretat),1852年
图14-52·《鹿特丹附近的风车》(Windmills near Rotterdam),1870年
“海牙画派”的另一位印象派画家杨·西奥多鲁斯·托若普负责“海牙艺术界”这个组织的绘画部,与比利时的“二十人社”建立了联系,这为荷兰艺术家了解和接受法国与比利时的新印象派铺平了道路。托若普在艺术上的导师是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詹姆斯·恩索尔,他们前往巴黎和英国的一些地方,一起交流艺术,并受到了塞尚和惠斯勒的影响。
当然,在他的作品中最显著的特征还是点彩派留给他的东西,特别在海景画的表现,点彩成为托若普的一个标识。而且,托若普的点彩技法,特别强调新印象派的“分割”理论,通俗地说,他的作品上,点子更加清晰,甚至有一些工艺品的特征。这在整个海牙的印象派当中是比较普遍的。
作于1885年的《海上女人》(图14-53)已经表现出画家的印象主义倾向,他将北欧艺术的忧郁气质、海牙画派的灰调子,与印象主义模糊的轮廓线达成了一种和谐。海边的几位渔妇,谁也说不清她们在做什么,海面与天空分界,色彩、形体都十分含混,但那种艺术氛围却是如此浓重。1887年的《海》(Sea)就明朗了许多,与库尔贝的《海浪》系列十分相似。根据库尔贝对于欧洲艺术的影响力,托若普应该是一种效仿。但是,他似乎在探求光色的形式感。
图14-53·《海上女人》,1885年
很快,托若普全力投入新印象主义的点彩,19世纪90年代之后的作品几乎照搬了修拉和保罗·西涅克的绘画技法,成为他们在荷兰的艺术代表。《海边拾贝》(图14-54)作于1891年,画家兢兢业业地操作那些细小的“点子”,从而构成形象。为了强调印象而减弱形象,所以,《海边拾贝》只是运用了两种基本色调:蓝色和土黄色,分别表示天、海和沙滩,以及女子和手推车。一切都沉浸在朦胧的视觉中。
作于1907年的《佐特兰德的沙丘和大海》(图14-55)则是运用了大笔触的点彩,而且这个笔触是随着近景与远景的空间变化而调整,近景用的是大笔触,远景用的是小笔触,之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同时,根据物体的形态调整笔触,山坡的草地用了长笔触,海滩用的是方形笔触,而海水则运用细碎的笔触,为了强调物体自身的质感。
图14-54·《海边拾贝》(Shell Gathering on the Beach),1891年
图14-55·《佐特兰德的沙丘和大海》(The Dunes and the Sea at Zoutlande),1907年
新印象主义传播到比利时的时候,就有更多的画家倾心于此,他们的绘画表现出更强烈的点彩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