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作者简介
前言
序
推荐序
第一部分 定位与路径
第一章 高中学校转型发展的文献研究
一、关于薄弱高中概念的研究
二、关于薄弱高中现状的研究
三、薄弱高中转型发展机制的研究
四、薄弱高中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五、高中学校转型发展的路径
第二章 普职融通
第一节 普职融通的提出
一、现实需要与教育政策催生高中段教育结构的调整
二、周村区实验中学对普职融通办学的实践探索
三、周村区实验中学的生涯规划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普职融通的现状
一、国外“普职融通”综合高中的探索与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及启示
四、国内外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价值和意义
一、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本课题的突破点——建立“普职融通”综合高中的课程体系
三、课题研究价值与意义
四、实现的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七、课题研究步骤
第四节 普职融通的实践研究
一、关于“普职融通”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研究
二、“普职融通”综合高中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
三、“普职融通”综合高中教育教学实践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五、结论
附:周村区实验中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学生卷)
第二部分 管理
第三章 问题就在显眼处
第四章 管理方式
第一节 走动式管理
走动式管理:走访学生、教师
“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成分”
走访“校园治理”
“无偏见的倾听”
真正的无偏见的倾听
保持联系的种种方式
作为“客户”的初级中学
走动式管理:创新
走动式管理:解决问题,创新系列
走动式管理与客户
走动式管理:走访员工
走动式管理:领导
第二节 走动式管理的要义
空间:是减小了还是扩大了?
经常性
走动式管理的行头
尊重组织的命令链
倾听、教育、帮助:更多的建议
第五章 真诚与显而易见的技术
第三部分 以学生为导向
第六章 尊重
学生是什么
主动学习
学校教育
教师的任务
尊重辅助人员
第七章 满意度
抱怨是金
你测量满意度了吗?
学会爱你的班主任和教学人员,即使他们伤了你的心
人离不开情感
学生和家长是什么?
质量不是一种技术而是爱
第八章 以学生为导向
第四部分 创新
第九章 走出创新的误区
误区一:周密的创新计划意味着“不出所料”
误区二:我们必须从一套周密的设计书开始
误区三:创新来自反思
误区四:必须建立大型的、正规的研究组织
关于科研组的10个问与答
误区五:高度集权管理有助于创新
误区六:大就是好
误区七:最优化
误区八:创新力随受教育时间增加而提高
第十章 构建创新的环境
创新的领头羊
以“创新”为荣
杂乱却不低劣
鼓励失败
故意急躁的艺术
分权和“不尊重”
“培育”创新者
激励所有员工
第十一章 营造创新的文化气息
第五部分 教职员工
第十二章 深入人心的信念
信不信由你
尊重与蔑视的鸿沟
再论诚信
第十三章 自主权
一、调查背景
1.目前教师日常工作状态
2.国家对教师工作的界定
3.本次调查说明
二、数据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
(二)教师工作常态
(三)时间去哪儿了
三、得出结论
1.教师工作时间长
2.非教学任务过重
3.考评机制不合理
4.教师身累心更累
四、建议办法
1.教学为主,减少非教学任务
2.尊重教育,改革考评制度
3.关心教师,合理分配工作
第十四章 高声喝彩
让教师享受学校
关于表彰庆祝的几个常见问题
再论诚信
第十五章 行动担纲
用行动担纲,就是关键看行动
用行动对工作负责
用行动对自己负责
用行动对同伴负责
用行动对领导负责
用行动对下属负责
用行动对学生负责
用行动对结果负责
用行动对学校负责
第六部分 学校领导
第十六章 领导意图的表达
第一节 关注
关注度——对重视或重要程度的表达
谁将获得提拔
关注是一种象征性行为
关注转型
第二节 语言及故事
语言表达
故事
故事的影响力
故事与变幻的焦点
第三节 吻合度
让关注、象征符号与学校的重点相吻合
灌输愿景
规划一个愿景
有所为有所不为
还有爱
领导者的个性
第十七章 转型与提高的路径
第一节 小胜
从小胜做起是通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切实可行的小胜
让自主权和小胜过程自然发生
故事大会
小结:管理在由小胜带来的转型过程中的作用
胜利的大小
第二节 废除官僚体制
打造胜利者
废除官僚体制
还需要勇气
管理人员的规模和层级
组织结构图
第十八章 领导者的角色
第一节 领导者的角色
教师的管理者
走动的教练
教练、贡献与途径
价值观塑造者
选择教练时机
再次照镜子
领导和专家
教练的角色
教育者
授权人
教练
正视问题的人
第二节 教育者
教育的思想
教育培训
干部教育
负责和支持
第三节 授权人
授权人的使命
授权人和导师
授权的时机
授权人关系
积极的授权
授权人的品质要求
第四节 教练
做教练的时机
支持与表扬
第五节 顾问
倾听的艺术
做顾问的时机
顾问与重大变化
顾问的“权利”
顾问工作顺序
顾问不是什么
第六节 有担当的人
正视问题的时机
正视问题的含义
不是忠诚的问题
正视的过程
讨论
又一个悖论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