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权和“不尊重”

分权和“不尊重”

任何小的创新都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和收获,而几乎所有成功的创新,无论是在创新转型发展的学校,还是在一般的学校,都是来自或者主要归功于科研组的创新活动。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科研组还是不是创新核心的问题,而是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科研组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数量问题,即你拥有多少科研组才足以十拿九稳地取得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成功呢?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厚积薄发”。

创新的环境是关于尊重创新的现实过程问题,这一现实过程就是: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失败以及不停地从事“违规”的活动。但无论如何,它都是在行动。因此,它也就涉及“不尊重”学校制度和官僚体制的问题。一位很有思想的评论家指出:“我们需要自信,以展示自己对组织制度的不尊重。”他还说到了在转型发展的压力下,还没有这样要求之前就决定对学校进行分权,他说,北京十一学校后来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成功,与后来分权活动是分不幵的,而他过去所在的一所学校,本来和北京十一学校实力相当,但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权,所以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另一位教育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我认为自己的作用就是,对那些企图恢复集权式管理的人说‘不’。只要一出现问题,这些人就会说:‘让我们回到过去的集权式管理吧,那样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可是,我知道,回到集权式管理模式无异于自取灭亡。”近来,不少转型发展的学校也在进行着大胆的分权,其宗旨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我们必须将级部分成52个可管理的部分,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和有空间完成自己的事业。然后,我们还会为这些人提供一个灵活、丰富而开放的环境,以便让他们能够做一些我们这些学校领导所想象不到的事情。”这里我们所关注的就是,怎样才叫官僚制管理,以及官僚制管理环境是如何危害创新活动的。同官僚制做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持续的勇气和精力。人们总是倾向于实行中央集权式的稳定的管理,“用考核评审解决问题”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

思考:

※前面我们曾经在讨论“欺骗”问题时说到过“不尊重”的问题,这里在更为正式的意义上讨论这一问题。你是如何“显示”你的“不尊重”的?(1)通过建立一个由两三个人组成的小型研究小组,与学校其他更为正规的研究组织之间展开直接竞争而表现出来的吗?(2)通过实施分权管理,并在出现新问题或失败的时候仍然公开明确地反对集中式管理而表现出来的吗?(3)通过让年级、处室建立自己的正式委员会,并从创新活动一开始就保护小型创新小组的活动或公开反对中央集权式管理制度而表现出来的吗?你认为以上这些方法是必要的吗?或者你认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做这些事情”?你认为这些方法对学校转型发展来说是一种“累赘”吗?或者你认为它们不适合在你们学校里实施吗?

※你和你的同事认为你们的作用对创新来说是助手,而不是规划者吗?在过去的二个月中,你是否已经走访过你的小型项目小组6次左右?你在走访完研究小组不久,就为他们解决了3个以上束缚他们手脚的问题吗?作为这一分析的一部分,你要去走访一两个小型研究小组,问问他们,你在他们的眼中是助手还是障碍,或者更糟糕,将他们视为“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人。最后,在未来的10天中,计划一次这样的助手式的走访活动,并为他们解决至少5个限制他们活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