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间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学生各异的禀赋、经验,需要教师的教学面向个体,只有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智能、兴趣、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就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速度而言,有些人是“山鹰”,有些人是“猎豹”,而有些人是“蜗牛”。强迫“山鹰”以“蜗牛”爬行的速度飞行,或者强迫“蜗牛”以“猎豹”奔跑的速度爬行,都是极其荒唐的。然而,反观初中数学教学现实,这个简单的教育道理却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现实中的教学常态,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多数数学教师在追求教学成绩的“魔棒”指挥下,用统一的教材和教法,按相同的要求和步调对学生进行教学,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

差异教学项目是我校近年来的重点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差异教学的实践,关注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群体和独具个性的个体,以打造高效的课堂。

课堂是诸多因素的集合地和再生体,现今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班级授课仍将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在班级授课中实施差异教学,一是符合学生思维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能适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二是课堂教学可以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适应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化思维方式,让每一种思维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三是能克服和解决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诸多问题,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做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