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2025年11月17日
3.问题设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思维的广阔性体现在提问上,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来设问。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有这样一题:在Rt△ABC中,∠C=90°,AC=3 cm,BC=4 cm,以C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AB 分别相离、相切、相交,求r的取值范围。

有的学生考虑后认为可作CD⊥AB于D,如以垂足D 为圆心,当半径为多少时,AC与圆D分别相离、相切,相交?再作DE⊥AC,垂足为E,如何求DE?
于是,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得方法一:证△CDE~△BAC→DE∶BC=CD∶AB,这时教师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想到相似三角形对边上的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又可得方法二:可证△BCD~△BAC→DE∶CD=BC∶AB
教师继续提问:有更多方法吗?
学生想到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得出方法三:sin∠DCE=DE/CD,sin∠A=BC/AB,∠DCE=∠A⇒DE/CD=BC/AB。
原本一道普通的计算题,很多学生想的是给出一种证法即可,经过教师的再三诱导,最终,学生得出三种解答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进行类似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