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4.问题设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联想性

数学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们能进行推广与引申,通常称之为联想思维。联想在数学解题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一个题目要能联想到多个知识点。而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下面看例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试题:解关于x的方程(m+1)x 2-2(m-3)x+m=0。

教师分析:此方程由于系数中出现参数m,因此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在解这类方程时,必须对m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然后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给出解答:

解:当m=-1时,原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当m≠-1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

∵ Δ=[-2(m-3)]2-4(m+1)m=-28m+36

(1)当Δ>0,即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Δ=0,即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0,即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教师做完讲评后话锋一转,如果题目改为:解关于x的方程kx 2-2kx+x+k-2=0结果又如何呢?

通过前面的例题,有的学生联想刚才例题的解法,很快得出结果。这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无论问题设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面对的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必须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急躁、越俎代庖。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面对具体情况给予更改或删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