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性

1.目的性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活动的设置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因此,教师课堂上的问题必须有目的性。漫无目的地提问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可能达不到教学目标。

在分类讨论思想的综合训练中,某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半径分别是17 cm和10 cm的⊙O 1与⊙O 2相交于A、B两点,如果公共弦AB的长是16 cm,求圆心距O 1O 2的长。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两圆心可能在公共弦的同侧,也可能在公共弦的异侧来分类。这样的设计体现教学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