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关系

(二)差异教学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关系

夏正江先生在《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的学生》一书中,对“差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区别作了简单概括: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指称范围的大小不一样。“因材施教”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差异教学”通常限定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

把差异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分层教学是偏颇的。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分而教之。这种教学形式的局限性在于,它使学习好的学生更好,而使学习差的学生更差,导致学业差距的固定化。同时,还可能导致好学生骄傲自负、差学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后果。差异教学强调在常规班级内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活动,除依据能力的同质分组,还可依据学生的兴趣、多元智能、学习方式等让学生开展异质分组学习,分组的标准和形式是弹性的、非固定的,这样就克服了能力分组的种种局限。

个别化教学强调教学的个别化,要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符合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差异教学则要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既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考虑学生的个性。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设计的思路也不一致。个别化教学主要从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考虑教学,差异教学则强调从大教育观的角度,从课堂内外等方面整体考虑教学。此外,差异教学可以避免个别化教学的不足:耗费教师太多的精力,把系统整体的教学过于零散化,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汤姆林森在《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一书中也提到,个别化教学的不足是教师很难为全班几十名学生分别设定一套不同的教学方案,为了适应每名学生精确的准备水平,完整的教学过程会被分离得支离破碎,从而导致学习缺少系统性、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