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同伴经验,探讨应对“叛逆”的途径
2025年11月17日
三、借助同伴经验,探讨应对“叛逆”的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扩充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我建议家长结为“同盟军”,大家把班级微信群作为阵地。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告知家长如果自家孩子有比较严重的“叛逆”表现,自己难以解决时,先与我联系,告诉我孩子的表现。我用不记名的方式表述在班级家长群里,向其他家长发出求助。有些家长有一定的处理经验,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处理办法。我和其他家长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疏导的建议。有时,大家会发生意见的分歧,反而会激发更加深入的探讨,得出更多更精妙的主意。
如果说微信互动是虚拟空间的对话,那么家长会则是面对面的实体交流。家委会的家长工作十分细致,家长会前把大家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类,主要概括出学习类叛逆、生活类叛逆、校园叛逆、家庭叛逆、社会叛逆等,还把大家商讨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家长会上大家一起学习、辨析,受到家长的一致欢迎和称赞。
通过家长“同伴式”的互助合作,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毫无保留地交流着自己的看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家长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提升了家长处理孩子青春期问题的能力,家长的家教水平无形中得以提升。很多问题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下都能找到较为有效的方法,孩子的“叛逆”问题基本能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