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任

我的教育法宝:挚爱、沟通与信任

吴 谦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赞誉溢美的话语中蕴含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师生沟通、家校合作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氛围,影响着班级每个孩子的成长。

一、案例描述

今年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九个年头,本学期学校安排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小闵同学从家访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来自一个离异家庭,妈妈忙于生计,无法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小闵由外公外婆照料,外公中风多年,外婆精力有限,老人能提供给孩子的仅仅是生活上的依靠。初见孩子的第一眼,他给我的感觉就是比同龄人瘦小、胆怯,家访过程中他也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淡漠、无谓。他将我打量了好几次,眼神中透露的是不信任与逃避。小闵的外婆向我透露,孩子内向、不善言语、性格倔强固执,小学时经常因个性问题与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和摩擦。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这个孩子的行为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缺乏关爱,他将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充满防御与戒备。对待这样的孩子,应该在和他相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关心,培养他的自信!

开学后,我给小闵安排了课代表的工作,让他尝试做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想让他意识到和同龄人相处是愉悦的,教师也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难接近。当我庆幸一切都是按我的预期在悄然进行时,一起突发事件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开学第二周的某一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我正批改作业班长气喘吁吁地冲进办公室:“吴老师,不好了,不好了!我们在上武术课,课上到一半,闵同学不见了!”我安抚好班长后,开始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武术课上,闵同学不按教师的要求做课前训练,上课过程中也不遵守纪律,教师不想影响整个班级的上课进度,就让他站在班级队伍的外面。他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站在指定的位置,等教师教学片刻再回头看他时,已不见人影了。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觉得当务之急是先找到闵同学。我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寻找,最后,在教学楼三楼的露台处找到他。我看到小闵时,他坐在台阶上低着头发呆,我心里顿时窜上一股怒火:“你违反课堂纪律,被批评还不服气,老师和同学满校园找你,你却坐在这里悠然自得。”以前的我遇到类似情况定会心急火燎地冲过去,对学生一顿怒斥,然后让学生写保证书。然而,此时的我,虽也难忍怒火,但看到这个小小的背影,内心突然有了一丝平静,我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后,静静地坐到他旁边。他看着我,脸上的泪痕还未干,我拍拍他的肩膀,耐心地等待着他向我吐露心声。我帮小闵分析了整个事件,包括在这次事件中他所犯错误,如何去弥补这样的错误,以及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样去解决。我特别强调老师和同学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对他的看法,但必须以此为诫,改过自新。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我安静地等待着他向我敞开心扉。

此后的日子里,我将许多班级事务交给小闵去完成。因为小闵之前没有担任班干部的经历,在处理很多问题时显得很生涩。对我而言,这是很好的教育契机,我耐心地对他进行引导,动员其他学生协助、支持他的工作。生活中,我尽量给予小闵关爱,早操时帮他整理凌乱的衣领与红领巾,午饭后递给他一杯酸奶或者水果,课间主动询问他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上鼓励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抓住一切机会赞赏他,肯定他的进步!一段时间以后,我看到了小闵的变化,他的眼神中不再是躲闪与逃避,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任与期待。

二、案例析思

本案例中小闵同学的明显变化令人欣喜。其中,三个关键词是我的调教法宝。

1.挚爱

高尔基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教育的本身是一种人文关怀,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将爱渗透到日常的育人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善意温情,学生才能由衷地报以友好的回应,进而收到期望的教育效果。

2.沟通

沟通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只有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当教师与学生的观点、想法存在差异乃至相悖时,最行之有效的化解危机的方式就是沟通。教师应努力建立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倾诉苦恼、分享忧乐。唯有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才能收获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处理突发状况时,应该在控制情绪的同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青春期的学生冲动与固执是难免的。对于他们而言,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是成长的必修课,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读懂这门必修课。

3.信任

信任包含着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幡然醒悟的动力。要相信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好孩子,相信他们能管理好自己,相信他们哪怕犯错了,只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守护,学生一定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时,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会犯错,只有学生对教师有充分的信任,在面对错误时才会坦露心声,才会以正确的心态接受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正如著名文学家、民俗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他的散文中写的那样:“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是爱与宽容带来的美妙与和谐啊!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宽容、尊重、信任、鼓励是寓严于爱、寓情于理的春风化雨,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让迷途中的学生找到前进方向,让有志向的学生勇往直前!

是啊,只有让心存挚爱的暖流融入学生的内心,学生才能在获得尊重、理解的人格保护中滋生自律、进取的意识和改过自新的行为,教育才能在辛勤劳作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