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设计要培养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和抽象是其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乏味。作为教师,要适当地更换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若能给出激励性的问题,定能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致,使学生积极地思考。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现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如图的两块,若到玻璃店去照样买一块,请问是否要把两块玻璃都带去?这个问题跟生活密切相关,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带一块去,有的说两块都要带去。我告诉学生只需要带一块去就行了。于是,接着问是带(1)还是带(2)呢?
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有的学生说带(1)去,有的说带(2)去,有的说带较大的玻璃去,众说纷纭。这样,整个班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