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监测

五、心包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监测

心包穿刺术(Pericardiocentesis):经皮肤将穿刺针穿入心包腔,用于抽取心包腔内积液、积血,或心包腔内给药,从而诊断和治疗心包疾病的临床操作技术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用于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及病原,从而明确病因诊断与病理诊断。

(2)治疗性穿刺:①外伤或术后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穿刺减压,缓解临床症状。②感染性心包炎(化脓、结核),穿刺抽取积脓,心包腔内注射药。③肿瘤性积液,慢性压塞,缓解症状。

【禁忌证】

(1)心包积液量少或局限(单纯心包积液无压塞者不是穿刺指征)。

(2)身体一般情况差或不能配合穿刺操作的患者。

(3)出血性疾病。

(4)病因明确,无明显心脏压塞症状。

【穿刺前准备】

(1)患者准备:知情同意书、心理辅导、必要时用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避免使用倍他乐克类药物)。

(2)器械准备:“三包”:消毒包;胸穿包(主要用其中的乳胶管及针线);深静脉穿刺包(单腔管)。“两药”:利多卡因(2~3支)+5mL空针2个、肝素水+20mL空针1个。“四件套”:三通管、引流袋、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3)安全准备:心电监护,吸氧(推荐),建立静脉通路,备除颤仪。

【操作步骤】

患者取半坐位,连接心电监护仪,常规消毒皮肤。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针。抽吸心包积液时,选用20号穿刺针;估计为血性或脓性积液时选用16号穿刺针。针体长度为12~18cm。局麻后,在剑突尖左侧,胸肋角下2~3cm处进针,针体与水平面、额状面和矢状面均成45°,指向左肩胛中部,在左肋下缓缓进针,通过膈肌连接部进入心脏下缘的心包腔。针尖进入心包腔时可有突破感,同时有液体自针芯滴出(连接注射器时可抽到液体)。由于心脏收缩扩张,可发现穿刺针摆动。如果抽出的血液自凝,红细胞压积与周围血相等,提示针尖在心腔内,应退针。一旦抽出心包内液体,随即接上三通和注射器抽吸液体。如能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进行穿刺,则更为安全可靠。穿刺时应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的变化。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抽吸。

【可能并发症】

(1)气胸、血胸、胸腔感染(剑突下可避免)。

(2)心肌及血管损伤。

(3)肝脏及腹部脏器损伤(剑突下)。

(4)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