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骨盆测量
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为宜。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骨盆内测量
(1)骶耻内径(对角径DC):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11.5cm)。检查者将一手的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手示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中指尖至此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12.5cm。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径的距离,正常值10cm。方方法是以一手的示、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是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的宽度,如能容纳3横指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2.骨盆外测量
(1)髂前上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
(4)坐骨结节间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cm,此乃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径≤7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后矢状径:检查者将戴有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后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尾尖端,将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测量器刻度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长度,正常值8~9cm。出口后矢状与坐骨结节间径的和>15cm时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6)耻骨弓角度将双手的拇指指尖斜着对拢,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