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腹部损伤
(一)概述
【分类】
根据是否有表皮的裂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其中开放性损伤包括穿透伤(贯通伤、盲管伤)和非穿透伤。
【病因】
开放性损伤常由锐器所致;闭合性损伤常由钝器、坠落、挤压、拳打脚踢等暴力所致。常见受损内脏依次为脾、肾、肝、胃、结肠等,胰腺、十二指肠、膈、直肠等深在脏器损伤较少见。
【临床表现】
(1)单纯腹壁损伤症状、体征较轻,观察后疼痛可逐渐减轻,范围趋于缩小。如果合并腹内脏器挫伤,也可能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而脏器破裂或穿孔时,临床表现往往较明显,可出现内出血、失血性休克、腹膜炎等表现。
(2)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时,突出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及失血性休克,腹膜炎相对较轻。泌尿系统脏器损伤常无腹膜炎表现,仅表现为休克和血尿。空腔脏器损伤以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上腹空腔脏器损伤引起的腹膜炎出现较早、较严重,下消化道破裂或穿孔时污染较重,腹膜刺激征相对较轻。此外,还可能出现“气腹征”、呕血、便血等。多发损伤可有多种表现同时存在。
【诊断】
对腹部损伤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要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询问病史,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结合上述结果分析病情。首先把握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表现,应在收集病史和查体的同时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如怀疑内脏损伤,应首先考虑有无实质性脏器和大血管的损伤,再考虑空腔脏器损伤。
(1)有无内脏损伤:脏器破损小而就诊早,及(多发)复合性外伤者容易漏诊,需要密切观察。还有些腹壁损伤严重者,容易误诊为有内脏损伤。明确有无脏器损伤,必须做到:①详细了解受伤史。②重点观察基本生命体征。③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④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有下列表现者,考虑有内脏损伤的可能:①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尤其是失血性休克。②有持续性甚至进行性加重的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③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④有气腹表现者。⑤腹部出现移动性浊音者。⑥有便血、呕血或血尿者。⑦直肠指检发现前壁有压痛或波动感、或指套染血者。
(2)什么性质的脏器受到损伤:总体上说,实质性脏器破裂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内出血,而空腔脏器破裂时腹膜炎的表现较明显。确定了是哪一类脏器受损后,再具体考虑是哪个脏器。如果两类脏器同时破裂,则出血和腹膜炎表现可以同时出现。
损伤脏器类型的判断:①有恶心、呕吐、便血和腹腔积气者多为胃肠道损伤;再根据受伤的部位、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和腹膜刺激征最明显的部位,确定损伤位置。②有排尿困难、血尿、外阴或会阴牵涉痛者,提示泌尿系脏器损伤。③有膈面腹膜刺激表现者,提示上腹脏器损伤,其中尤以肝和脾的破裂为多见。④有左或右季肋部肋骨骨折者,应注意肝、脾破裂的可能。⑤有骨盆骨折者,提示有直肠、膀胱、尿道损伤的可能。
(3)是否有多发损伤:多发性损伤包括:①腹部损伤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②腹内某一脏器的多处损伤。③腹内有一个以上脏器受到损伤。④腹部以外损伤累及腹内脏器。不论属于哪种情况,在诊断和治疗中都应提高警惕,注意避免漏诊,抓住重点,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4)诊断困难怎么办:诊断有困难时,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果病情危重,应抓紧时间处理,避免因进行辅助检查而延误病情。对暂不能明确有无内脏损伤而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可采取严密观察。观察期间病情进展,应考虑剖腹探查。①实验室检查:血RBC、Hb、RBC压积持续下降提示实质性脏器出血,失血性休克;空腔脏器破裂引起腹膜炎时,可有血WBC升高;尿常规:镜下及肉眼血尿提示泌尿器官损伤;胰腺、胃十二指肠损伤时可有血、尿淀粉酶升高。②超声检查:对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尤其重要,还可对空腔脏器的损伤提供间接依据。③X线检查:腹部立位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影,提示空腔脏器破裂;腹膜后空腔脏器破裂时,平片上可见“花斑”阴影;肠间隙增大提示腹腔积血(液)较多;腹膜后血肿时腰大肌影消失。此外,其对肝破裂、脾破裂、膈疝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还有助于判断金属异物的部位和轨迹。同时拍摄胸部正侧位、骨盆平片等有助于发现其他损伤,避免漏诊。④CT检查:对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意义较大,对胰腺等腹膜后脏器损伤及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强于超声,但对空腔脏器损伤的诊断率较低。⑤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腹腔穿刺术在腹部损伤的诊断过程中经常应用,备受重视;其操作简便,损伤较小,阳性率高。根据穿刺液的性状及检验结果,有助于判断损伤的脏器;但必须注意,腹腔穿刺阴性结果,不能完全除外脏器损伤。⑥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可应用于一般状况良好而不能明确有无或何种腹内脏器损伤的患者。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术;有些损伤,也可在腹腔镜下进行治疗。⑦进行严密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每15~30min测1次血压、脉搏和呼吸;每30min检查1次腹部体征;每30~60min检者1次血常规;必要时重复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术。观察期间不可随便搬动患者,禁用或慎用止痛药物,暂予禁食水,还须积极补充血容量,防治感染,必要时给予胃肠减压。⑧剖腹探查:应用以上方法未能排除腹内脏器损伤或在观察期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剖腹探查:a.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出现口渴、烦躁、脉快或体温及白细胞计数上升或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b.腹痛或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c.肠鸣音逐渐减弱、消失或腹部逐渐膨隆;d.膈下有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者出现移动性浊音;e.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者;f.消化道出血者;g.腹腔穿刺抽出气体、不凝血、胆汁、胃肠内容物等;h.直肠指诊有明显触痛者。
【处理】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通过上述检查,一时不能确定有无内脏损伤者;或仅有轻度的单纯实质性脏器损伤,生命体征稳定或仅轻度变化者。要慎重选择非手术治疗,其间须给予禁食水、补充血容量、防治感染等处理,密切观察病情。非手术治疗可随时转为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①手术指征:明确有内脏损伤,或具有前述剖腹探查指征。②手术前准备:妥善处理外露脏器,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备血,置入胃肠减压及导尿,补充血容量及抗休克治疗等。③手术操作原则:多选用气管内麻醉。根据受伤脏器,就近选择切口,但是不可以经创口进腹;如果不能确定损伤脏器,可选择右侧经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首先寻找损伤脏器,先控制活动性出血,闭合消化道裂口;先处理出血性损伤;后处理穿破性损伤;先处理污染重的损伤,再处理污染轻的损伤。术毕彻底冲洗腹腔及切口,并放置引流。
(二)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
1.脾破裂(Splenic Rupture)
脾是腹部最容易损伤的器官。85%的脾损伤存在脾包膜及脾实质破裂,损伤后以内出血、失血性休克为主要表现,常合并左下位肋骨骨折。临床上将脾破裂分为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3种类型,其中导致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的为真性破裂。
对脾破裂伴内出血者,原则上应紧急手术。多采用脾切除术。如果条件许可,主张施行保脾手术。少数轻度脾破裂,出血量较小,无失血性休克,可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对裂口较小者可施腹腔镜止血或修补术。
2.肝破裂(Liver Rupture)
占各种腹部损伤的15%左右,多发于右侧半肝,临床分为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真性破裂3种类型,可引起腹腔内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因胆汁入腹腔,可能在失血同时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此外,血液可经胆道进入十二指肠,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现。
对轻度肝实质损伤,或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或经补充血容量后稳定的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而多数情况下应急诊手术治疗。手术的基本要求是确切止血,彻底清创,消除胆汁溢漏,处理其他脏器损伤和建立通畅的引流。术中暂时控制出血,尽快查明伤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不论采用何种术式,创面和肝周的充分引流都非常重要。
3.胰腺损伤(Pancreatic Injury)
较少见,占腹部脏器损伤的1%~2%,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伤后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膜炎体征,常并发胰液漏或胰瘘等,后期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总死亡率高达10%~20%。单纯胰腺挫伤,容易延误诊断;损伤较严重者,可出现上腹甚至全腹腹膜炎。腹腔液和血清淀粉酶测定、超声、CT检查有助于胰腺损伤的诊断。手术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完全止血、制止胰液外漏及处理合并伤。
4.十二指肠损伤(Duodenal Injury)
较少见,占腹部外伤的3.7%~5%,损伤多发生在第二部和第三部,处理往往较困难。十二指肠破裂可引起严重的腹膜炎,通常伴有“气腹征”。腹膜后的十二指肠损伤常出现腰背痛、上腹痛、呕血等,并可引起严重的腹膜后感染。X线、CT等影像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时发现腹膜后血肿、胆汁染色和捻发音,往往提示有十二指肠损伤,应进一步探查,以免漏诊。避免漏诊,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5.小肠破裂(Small Intestine Rupture)
小肠占据中、下腹的大部分空间,受伤的机会较多,尤其在腹部锐器伤者多见。多数患者有腹膜炎表现,部分患者出现“气腹征”;裂口小者腹膜炎较轻。伤后几小时,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
确诊后应立即手术治疗。手术以简单修补为主,采取横向缝合。有以下情况,需行小肠部分切除:①裂口较大或裂口边缘肠壁挫伤严重者。②小段肠管有多处破裂者。③肠管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④肠系膜损伤影响肠壁血液循环者。
6.结肠破裂(Colon Rupture)
发病率低于小肠损伤,腹膜炎出现较晚,但是较重,可引起严重的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部分结肠位于腹膜后,伤后容易漏诊。
对裂口小、腹腔污染轻、全身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一期修补或一期切除吻合(切除吻合仅限于右半结肠破裂者)。不符合上述条件者,须先进行肠造口或肠外置术,3~4周后二期手术,关闭瘘口。对比较严重的损伤一期修复后,也建议加做近端肠造口术。
7.直肠损伤(Rectal injury)
直肠上段损伤表现为腹膜炎,与结肠损伤相似。应开腹修补,同时行乙状结肠造口;3~4个月后行二期手术,闭合瘘口。直肠下段损伤伤口在腹膜返折之下,一般无腹膜炎表现,但可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须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同时行乙状结肠造口。
8.腹膜后血肿(Retroperitoneal Hematoma)
多由于腹膜后脏器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腹膜后血管损伤等引起。临床表现并不恒定,且常被合并损伤的表现所掩盖。突出的表现是内出血征象、腰背痛和肠麻痹,部分患者有腰胁部瘀斑(Grey Turner征)。合并泌尿系统脏器损伤者,可出现血尿;血肿进入盆腔,可出现里急后重及骶前区波动感。超声、CT、腹腔穿刺等具有诊断价值。
多数需在积极术前准备后开腹探查。对位于盆腔的无扩展腹膜后血肿,可不切开后腹膜行探查。以下情况需要切开后腹膜探查血肿:①血肿进行性扩展。②血肿位置主要在两侧腰大肌外缘、膈脚和骶岬之间。③后腹膜已经破损的腹膜后血肿。探查血肿须尽量找到出血点并予控制;出血广泛,难以控制者,可采用纱布填塞法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