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芽胞厌氧菌感染
(一)破伤风(Tetanus)
【病因】
(1)致病菌:破伤风梭菌,为G+厌氧菌,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土壤中尤为多见,有很强抗力,对创口污染率高。
(2)致病条件:①细菌污染创口。②细菌获得适宜的缺氧环境。
(3)易感因素:①深在的污染小创口。②分娩条件不洁。
【病理生理】
①外毒素(痉挛毒素)侵入神经系统—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随意肌紧张、痉挛。②外毒素阻断脊髓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体温升高等。③溶血毒素:引起组织坏死及心肌损害。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和病程:潜伏期多为7d左右;病程多为3~4周,缓解期1周。
(2)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头晕、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等。
(3)典型症状:在肌强直基础上出现阵发性强烈痉挛,先后累及咀嚼肌、表情肌、颈背腹肌、四肢肌、膈肌等,出现“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部分患者因强烈的肌痉挛引发肌断裂、骨折、尿潴留、呼吸骤停等并发症。
(4)诱发因素:轻微刺激可诱发痉挛。
(5)常见死因:窒息、心力衰竭、肺部并发症。
(6)局部破伤风:较少见,仅表现为受伤部位肌肉持续性强直,预后较好。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有外伤史和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困难。但需要和以下疾病鉴别:①化脓性脑膜炎:剧烈头痛、高热,脑脊液检查异常。②狂犬病:猫狗咬伤史、恐水、流涎、吞咽肌痉挛为主。③其他疾病的鉴别:颞下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
【预防】
(1)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
(2)被动免疫法:清创后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
【治疗】
(1)消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双氧水冲洗、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的毒素: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3)控制和解除痉挛:避免刺激,合理应用镇静、解痉挛药物。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5)防治并发症:防治肺部并发症、发作时损伤等。
(6)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使用青霉素或甲硝唑,抑制破伤风梭菌。
(二)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病因和病理生理】
气性坏疽是由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梭形芽胞杆菌引起的肌坏死或肌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等破坏毛细血管和肌组织,全身中毒症状重,局部有产气、水肿、坏死、恶臭等特征。
【临床特点】
(1)有外伤史,潜伏期通常1~4d,短者在伤后8~10h。
(2)初起出现神志不安、淡漠、头痛等;后期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高热、脱水、黄疸、贫血、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呼吸急促等。
(3)局部表现:伤处胀裂样疼痛,局部水肿,皮色苍白,经伤口可挤出大量恶臭的浆液性渗出液。病情进展,皮肤出现水疱,皮缘坏死;轻触伤口周围有捻发音,压迫时气体、液体同时溢出;肌肉呈暗红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和收缩力,形同腐肉。
【诊断要点】
(1)伤口剧痛,周围有捻发音,伴全身中毒症状。
(2)X线或CT见肌群间积气。
(3)伤口渗出液稀薄、恶臭,取之涂片见大量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
(4)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脓液培养为厌氧芽胞梭形杆菌。
【治疗】
(1)隔离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2)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在良好的麻醉下充分显露伤口,切开深筋膜,使筋膜室减压;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异物、碎骨片等;使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敞开、湿敷;肢体肌肉广泛坏死,完全丧失血供,且中毒症状严重者,应考虑截肢;对结、直肠穿通伤引起的气性坏疽,行损伤肠管近端造口,控制创面感染,并做充分引流。
(3)高压氧疗法:每次1~2h,一般需要3~5次。
(4)抗生素应用:全身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首选青霉素。
(5)必要的支持治疗:予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或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必要时可输红细胞,以纠正贫血,提高机体抵抗力。
【预防】
彻底清创是预防气性坏疽最可靠的方法。早期使用青霉素有预防感染作用,但不能替代清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