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术

二、常用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术

(一)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各种类型的肩关节脱位(NeerⅥ型即骨折脱位或合并肱骨近端隐性骨折者除外)尽管肱骨头所处的位置不同,均应首先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方式治疗。

【操作方法】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用Hippocrates法复位:患者仰卧,术者站在患侧床边,腋窝处垫棉垫,以同侧足跟置于患者腋下靠胸壁处,双手握住患肢于外展位做徒手牵引,以足跟顶住腋部作为反牵引力。左肩脱位时术者用左足,右肩脱位时则用右足。牵引须持续,用力须均匀,牵引一段时间后肩部肌逐渐松弛,此时内收、内旋上肢,肱骨头便会经前方关节囊的破口滑入肩胛盂内,可感到有弹跳及听到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再做Dugas征检查,应由阳性转为阴性。

【固定方法】

单纯性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可用三角巾悬吊上肢,肘关节屈曲90°,腋窝处垫棉垫固定3周,合并大结节骨折者应延长1~2周。部分病例关节囊破损明显,或肩带肌肌力不足者,术后摄片会有肩关节半脱位,此类病例宜用搭肩位胸肱绷带固定,即将患肢手掌搭在对侧肩部,肘部贴近胸壁,用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并托住肘部,这种体位可以纠正肩关节半脱位。

(二)肱骨近端骨折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非严重粉碎性内收型及外展型肱骨近端骨折。

【操作方法】

在麻醉后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助手在伤侧肩外展45°、前屈30°、上臂中立位、屈肘90°位,沿肱骨纵轴向下牵引,由伤侧肩胸部绕过一条宽布带,向健侧锁骨方向做反牵引,待牵引取消重叠、成角畸形之后,术者根据X线片上骨折移位方向,进行手法复位,原则是沿着骨折移位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手法复位,以骨折远端与近端相接,注意矫正成角畸形及侧方移位。待骨传导音恢复或X线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后,缓慢放松牵引,沿肱骨纵轴线轻轻叩击尺骨鹰嘴,使骨折端嵌入准确、牢固。再次X线证实复位正确可靠,即可进行外固定。

(三)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肘关节后脱位。

【操作方法】

可以采用一人复位法,不用助手。2%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10mL肘关节内麻醉或臂丛麻醉。术者站在患者的前面,将患者的患肢提起,环抱术者的腰部,使肘关节置于半屈曲位置。以一手握住患者腕部,沿前臂纵轴做持续牵引,另一拇指压住尺骨鹰嘴突,亦沿前臂纵轴方向做持续推挤动作直至复位。也可用双手握住上臂下段,8个手指在前方,2个拇指压在尺骨鹰嘴突上,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拇指用力方向为前臂的纵轴,其他8指则将肱骨远端推向后方。复位成功的标志为肘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肘后三点关系恢复正常。

【固定方法】

用长臂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再用三角巾悬吊胸前2~3周。

【康复治疗】

在固定期间即应开始肌锻炼,嘱患者做肱二头肌收缩动作,并活动手指与腕部。解除固定后应及早练习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可用中药熏洗浸泡作为辅助治疗;理疗及体疗也有很大好处。强力的手法按摩或过度的被动活动可以加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形成血肿,演变为骨化性肌炎,使关节丧失功能。

(四)桡骨头脱位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儿童桡骨头脱位。

【操作方法】

术者一手握住小儿腕部,另一手托住肘部,以拇指压在桡骨头部位,肘关节屈曲至90°,做轻柔的前臂旋后、旋前活动,反复数次,并用拇指轻轻推压桡骨头即可复位。复位成功的标志是可有轻微的弹响声,肘关节旋转、屈伸活动正常。复位后不必固定,但须告诫家长不可再暴力牵拉,以免复发。

(五)Colles骨折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有移位骨折或陈旧骨折仅向掌侧成角,或陈旧骨折愈合尚未牢固,经行闭合折骨术后的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操作方法】

麻醉后仰卧位,肩外展90°,助手一手握住拇指,另一手握住其余手指,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另一助手握住肘上方做反牵引。经充分牵引后,术者双手握住腕部,拇指压住骨折远端向远侧推挤,2~5指顶住骨折近端,加大屈腕角度,纠正成角,然后向尺侧挤压,缓慢放松牵引,在屈腕、尺偏位用超腕关节小夹板固定或石膏夹板固定2周,水肿消退后,在腕关节中立位继续用小夹板或改用前臂管型石膏固定。

(六)髋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Epstein I 型髋关节脱位。

【操作方法】

Allis法:患者仰卧于地上,一助手蹲下用双手按住髂嵴以固定骨盆。术者面对患者站立,先使髋关节及膝关节各屈曲至90°,然后以双手握住患者的腘窝做持续的牵引,也可以前臂的上端套住腘窝牵引,待肌松弛后,略作外旋,便可以使股骨头还纳至髋臼内。可以感觉到明显弹跳与响声,提示复位成功。复位后畸形消失,髋关节活动亦可恢复。

【固定及功能锻炼】

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在一起,于髋关节伸直拉下将患者搬运至床上,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做石膏固定。卧床期间做股四头肌收缩动作。2~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3个月后可完全承重。

(七)髋关节前脱位手法复位术

【适应证】

髋关节前脱位。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术者握住伤侧腘窝部位,使髋轻度屈曲与外展,并沿着股骨的纵轴做持续牵引;一助手立在对侧以双手按住大腿上1/3的内侧面与腹股沟处施加压力。术者在牵引下做内收及内旋动作,可以完成复位。不成功还可以再试一次,两次未成功必须考虑切开复位。手法复位不成功往往提示前方关节囊有缺损或有卡压,用暴力复位会引起股骨头骨折。

【固定及功能锻炼】

复位后用绷带将双踝暂时捆在一起,于髋关节伸直拉下将患者搬运至床上,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不必做石膏固定。卧床期间做股四头肌收缩动作。2~3周后开始活动关节。4周后扶双拐下地活动。3个月后可完全承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