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常见风湿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SLE患者常出现发热,疲乏。

(2)皮肤与黏膜: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结节性红斑,雷诺现象,脱发,黏膜溃疡。

(3)关节和肌肉:关节痛,肌痛和肌无力也较常见,可伴有肌酶活性增高。

(4)肾脏损害。

(5)心脏:可累及心肌,心包及心内膜。

(6)肺部表现:急性狼疮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

(7)消化系统:SLE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也可有急性胰腺炎,肝肿大,黄疸,转氨酶增高等。

(8)血液系统:慢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血小板减少,无痛性轻、中度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有脾大。

(9)神经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脑受累为主,可发生各种神经障碍,癫痫发作,偏瘫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颅神经及外周神经病变等。

(10)眼:可发生眼底出血,乳头水肿及视网膜渗血等。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出现干燥性角结膜炎。

(11)干燥综合征:SLE可发生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多见于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者。

【诊断依据】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SLE分类标准,目前仍被采用。

(1)颧部红斑:扁平或高于皮肤的固定性红斑。

(2)盘状红斑:面部的隆起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

(3)光过敏:日晒后引起皮肤过敏。

(4)口腔溃疡: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大于等于2个外周关节肿痛或渗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d或细胞管型。

(8)神经系统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

(9)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或血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10)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AN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

(11)抗核抗体阳性。

在上述11项种,如有4项或4项以上可诊断为SLE,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新的标准中除第10项中狼疮细胞阳性,以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或狼疮抗凝物阳性取代梅毒血清假阳性。

【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ENA谱阴性。

(2)原发性肾小球病:行ENA谱检查可鉴别。

(3)药物性狼疮:有用药史,ENA谱阴性,血清补体正常。

【治疗方案】

(1)轻型SLE:患者症状轻微,仅表现疲倦,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无重要器官损伤者,以皮肤损伤为主者,可用氯喹类药物。服药期间注意眼底及心脏的变化,还可以应用1%醋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上述治疗无效,可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2)中、重型SLE:病情较严重,表现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重要脏器损害的SLE患者。①激素冲击疗法。②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③细胞毒药物。④丙种球蛋白等。

(3)SLE与妊娠:患者如无重要脏器受累,病情稳定达半年以上,强的松用量小于15mg/d可以考虑妊娠。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在分娩前后加强激素治疗,以防复发。妊娠前半年,应停用免疫抑制剂,妊娠期间禁忌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防胎儿畸形。有习惯性流产史或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妊娠期间应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

(4)缓解期治疗:病情控制后,需长期应用激素维持治疗,每日晨服泼尼松7.5mg,防止疾病的复发。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1)关节表现:晨僵,关节痛及压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①类风湿结节。②类风湿血管炎。③肺:可表现为肺间质病变,结节样病变及胸膜炎。④心脏:最常见的心包炎,可出现少量心包积液。⑤胃肠道:较少出现,可有上腹不适,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⑥神经系统:颈椎受累,可表现双手感觉异常,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周围神经受累,可出现多发性单神经炎的症状。⑦肾脏:较少受累,长期的类风湿关节炎可并发肾脏淀粉样变。⑧血液系统:较多见,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⑨并发干燥综合征。

【诊断依据】

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h大于等于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

(4)对称性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

(5)有类风湿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大于1∶20)。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以非对称的下肢大关节炎为主,极少累及手关节。骶髂关节炎具典型的X线表现,有家族史,90%以上HLA-B27阳性,血清RF阴性。

(2)银屑病关节炎:多发生于皮肤银屑病变后若干年,累及远端指关节处更明显,同时可有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血清RF阴性。

(3)骨性关节炎:多见于50岁以上者,以活动后痛,休息后缓解为特点,累及负重关节,手指以远端指关节出现骨性增生和结节为特点,血清RF阴性。

【治疗方案】

(1)一般性治疗:急性期,发热以及内脏受累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在恢复期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理疗等。

(2)药物治疗:①非甾体抗炎药。②慢作用抗风湿药。③外科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滑膜切除术。

(三)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大多AS起病缓慢而隐匿,发病年龄10~40岁,以20~30岁为高峰。早期可有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晚起病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2)关节症状:早期症状常为腰骶痛或不适,也可为臀部、腹股沟酸痛,可向下肢放散。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背痛和晨僵等。典型表现为腰背痛,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少,后期表现为脊柱强直。胸肋连结融合,胸廓变硬。严重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3)关节外表现:AS可出现虹膜炎或葡萄膜炎,还可出现肺上叶纤维化,升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病变,IgA肾病和肾淀粉样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受累,如表现为下肢麻木,感觉异常及肌萎缩等。

(4)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

体征:常见的体征为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和转动受限,胸廓活动度减低。

【诊断依据】

(1)临床标准:①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②腰椎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低于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双侧大于等于2级或单侧3~4级。确诊标准:肯定AS,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或以上临床标准者。可能AS,仅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临床标准者。

0级:正常。1级:可疑或轻微的骶髂关节炎。2级:轻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级:中度骶髂关节炎(关节边缘明显模糊,近关节区域硬化,关节间隙明显变,骨质破坏明显)。4级:骶髂关节融合或完全强直,伴或不伴硬化。

【鉴别诊断】

(1)外伤性腰痛:有明确的外伤史,休息有利于缓解症状,活动加重。

(2)腰椎间盘病:腰椎CT可鉴别。

(3)早期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者应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后者为对称性小关节痛,RF阳性。

【治疗方案】

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缓病情发展,大多患者能正常生活工作,仅小部分因严重脊柱和关节强直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1)一般治疗:适当锻炼或理疗,注意立、坐、卧正确姿势,坚持胸、腰部和肢体运动,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防止脊柱畸形。

(2)药物治疗:①非甾体药物。②慢作用药物。③糖皮质激素。

(3)外科治疗。

(四)干燥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口干。

(2)眼干。

(3)皮肤与黏膜:皮肤干燥,瘙痒,鼻腔、硬腭及阴道黏膜的外分泌腺体均可受累,而出现分泌减少的临床症状。

(4)关节与肌肉:关节痛较多见,但关节破坏少见,少数可有肌炎、肌无力、肌酶谱升高和肌电图改变。

(5)肺:主要为肺间质病变,50%患者有肺泡炎症,部分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异常,表现为干咳、气短、胸闷等症状。

(6)肾:30%~50%患者并发肾损害,主要累及远端肾小管,引起肾小管酸中毒。

(7)消化系统:因腺体分泌减少易并发萎缩性胃炎、急慢性胰腺炎,因咽干、食道干燥、食管运动障碍可出现吞噬困难。

(8)神经系统: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中枢神经受累较少。

(9)血液系统:本病可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腺体和内脏的淋巴细胞浸润。本病出现淋巴瘤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诊断依据】

欧洲诊断标准(1992年)

(1)3个月以上的眼干涩感,或烟油砂砾感,或每日需用3次以上的人工泪液。

(2)3个月以上的口干燥感,或反复出现或持续不退的腮腺肿大,或进食干食需频繁饮水。

(3)滤纸试验小于等于5mm/5min或角膜染色指数大于等于4。

(4)唾液腺同位素扫描或腮腺造影,或非刺激的唾液流率小于等于0.1mL/min。

(5)唇腺活检中单个核细胞侵润灶大于等于1个/4mm。

(6)抗SSA抗体、或抗SSB抗体、或ANA、或RF为阳性。

凡具备上述6项中至少4项,并除外另一种结缔组织病、淋巴瘤、艾滋病、结节病、移植物宿主病,可诊断为肯定的Ⅰ度干燥综合征,具备3项者为可能的Ⅰ度SS,已有某一肯定结缔组织病,同时有上述(1)或(2),另有(3)(4)(5)中两项者,可诊断为Ⅱ度SS。

【鉴别诊断】

(1)除外引起口眼干燥或腮腺肿大的其他情况,ENA谱可鉴别。

(2)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及系统性疾病鉴别。

【治疗方案】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

(1)替代治疗:口干可适当饮水或人工唾液。注意口腔卫生,每日至少刷牙2次,有龋齿者要及时修补。忌烟酒。眼干可用人工泪液,减轻角膜损伤。

(2)对症治疗。

(3)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4)血浆置换:高球蛋白血症和肾小管酸中毒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血浆置换。

(5)有恶性淋巴瘤者宜积极地及时进行联合化疗。

(五)骨关节病

【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2)晨僵及黏着感: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时间比较短暂,一般不超过30min。黏着感指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活动时感到僵硬,如黏住一般,稍活动即可缓解。

(3)其他症状:可出现关节挛曲,不稳定,休息痛,负重时疼痛加重。

【诊断依据】

临床标准:①一个月来大多数日子手疼痛或僵硬。②10个指定关节中硬性组织肿大大于等于2个。③掌指关节肿胀小于等于2个。④1个以上远端指间关节肿胀。⑤10个指定关节中1个或1个以上畸形。至少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③⑤。

临床和X线标准:①一个月来大多数日子髋关节疼痛。②血沉小于等于20mm/h。③X线股骨头和髋臼骨赘;④X线髋关节间隙狭窄。至少符合①②③或①②④或①③④。

临床标准:①一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痛。②关节活动时响声。③晨僵小于等于30min。④年龄大于等于38岁。⑤膝关节骨性肿胀伴弹响。⑥膝关节骨性肿胀不伴弹响。至少符合①②③④或①②③⑤或①⑥。

临床加X线标准:①一个月来大多数日子膝痛。②X线关节边缘骨赘。③滑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④不能查滑液者,年龄大于等于40岁。⑤晨僵小于等于30min。⑥关节活动时弹响。至少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

【鉴别诊断】

外周关节OA应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假性痛风等鉴别。髋关节OA应与髋关节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鉴别,中轴关节OA应与脊柱关节病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致残。非甾体药物、慢作用药如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有较长时间的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作用,主要用于膝关节,应避免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对于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夜间痛,关节积液严重的病例,激素关节内注射能迅速缓解症状,但作用时间较短。其他如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的各种制剂有一定疗效,但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