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穿步骤、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适应证】
(1)各种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胸腔积液或积气的治疗。
(3)脓胸灌洗和注射药物。
【禁忌证】
(1)血友病。
(2)穿刺部位感染。
【操作步骤】
(1)患儿体位:①年长儿:面对椅背,骑坐在椅子上,健侧手臂伏在椅背上缘,头置臂上,患侧手臂抱头(图4-1-1)。②婴幼儿:助手坐在椅子上,将患儿面向自己抱坐在腿上,使患儿稍前倾,背部暴露并略突出。一手将患儿手臂固定在头顶,另一只手固定患儿腰臀部,使之身体不动(图4-1-2)。
(2)穿刺部位选择:①积液时应根据胸片、B超检查结果,结合叩诊确定。一般在叩诊区最低处,即肩胛线第7、8肋间,腋后线第7、9肋间。②积气时一般宜在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③局灶性积液或包裹性积液时可在X线透视或B超下定位穿刺点,用甲紫标记。

图4-1-1 年长儿胸腔穿刺体位

图4-1-2 婴幼儿胸腔穿刺固定法
(3)步骤:①烦躁不安及不合作者,应与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或水合氯醛灌肠。②术者立于患儿患侧。③局麻: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皮内、皮下、肋间,依次边进边注射,每次进针均应回抽无血方可注药,直到胸膜。可试抽有无液体或气体,然后拔出空针,以纱布轻按局部。先将穿刺针上的橡皮管以血管钳夹住,左手拇指、示指固定好穿刺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穿刺点下往肋骨上缘缓慢进针2~3cm,若突然阻力感消失,提示针尖已入胸腔。然后将50mL注射器与橡皮管接好,助手将血管钳松开,并固定穿刺针,术者缓缓用力抽吸,即可有液体或气体流出。每当抽满针管时,助手夹住橡皮管,取下注射器,排掉液(气)体。如此反复进行。抽液或气量视病情而定,记录抽出液体或气体数量。④脓液黏稠或有脓块堵针时,待术毕前将药物稀释后注入。⑤术毕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针孔,迅速拔针,用胶布固定,压迫片刻,送回病房。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要固定好患儿及穿刺针。进针勿过深,防止刺伤肺脏。
(2)抽液(气)切勿过多、过快,诊断性穿刺年长儿50~200mL,治疗性穿刺不超过500~600mL,婴儿酌减,以防发生纵隔摆动。
(3)穿刺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变化,一旦出现刺激性剧咳或极度烦躁、大汗、苍白、呼吸困难等虚脱现象及抽出鲜血,均应立即停止放液,将患儿平卧,必要时给予0.1%肾上腺素注射等对症治疗。
(4)如抽不出液体或气体时,可将针缓慢进或退0.5~1cm,或改变针头方向,再抽。并复核诊断是否正确。
(5)注意保暖,并及时标本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