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腔内各种TUR手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肾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方式

一、泌尿外科腔内各种TUR手术、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肾镜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手术方式

(一)经尿道腔内手术(TUR)手术

经尿道电切术是泌尿外科常用的腔内手术操作。适用于前列腺增生症、膀胱肿瘤、膀胱颈硬化、膀胱黏膜白斑症、尿道狭窄等手术,此手术是适应证广、切除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持久的腔内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经皮肾镜手术

经皮肾镜手术是应用内窥镜经过扩张后形成的皮肤至肾集合系统通道进入上泌尿道施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技术,是泌尿外科很有价值的诊治措施。

【适应证】

①肾、输尿管上端结石。②肾内异物。③肾盏或肾盏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④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的治疗。

【禁忌证】

①全身出血性疾病。②肾及肾周急性感染。

【检查方法】

一般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垫高30°的体位。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操作步骤略。

【并发症】

(1)血尿,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1~2d可停止。若严重出血,则表示肾实质内有活动出血,牵拉有气囊的造瘘管后出血可停止。一旦出血过多,必要时可用气囊扩张器压迫止血。

(2)感染,一般不常见,若检查前有尿路感染,则可造成感染扩散。术前有尿路感染者,在感染控制后再做检查,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腹膜后血肿或尿囊肿,腹膜后血肿时肾内血管损伤引起,若穿刺部位在肾下极背侧则很少发生严重的腹膜后血肿。一旦发生应严密观察,多数可逐渐消失。若血肿呈持续性扩大,需手术探查。尿囊肿是因为造瘘管引流不畅导致,调整引流管位置后能自行消失。

(4)周围脏器损伤,主要是因为穿刺不当所致。在超声探头引导下穿刺可以避免发生此并发症。

(5)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生理盐水低压灌注可防止发生水中毒。

(三)输尿管肾镜手术

输尿管镜根据使用用途可分为诊断用和治疗用,根据制作材质可分为硬性输尿管镜和软性输尿管镜。

(1)硬性输尿管镜,由金属制成,长度41~46cm,管径F9~F12.5。一般诊断用较细输尿管镜,目镜和物镜在同一直线上,操作通道仅可通过较细的活检钳;治疗用输尿管镜管径较粗,目镜和物镜不在同一直线上,操作通道可通过取石钳、套石篮、三爪钳、气压弹道碎石探条等。

(2)软性输尿管镜,管径有F9.9、F10.8等型号,末端设计有操作手柄,通过旋转手柄,可是镜子的尖端向上、向下弯曲。由于镜头可弯曲,不仅可以观察到肾盂,而且可以插入肾盏内进行细微观察。

【适应证】

(1)用于诊断目的:①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造影发现肾盂、输尿管充盈缺损,需要明确病变性质者。②影像检查正常,但细胞学检查有阳性发现,需要明确病变部位者。③不明原因的输尿管狭窄或梗阻。④不明原因的输尿管口喷血,需要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者。⑤上尿路肿瘤局部切的随访观察。

(2)用于治疗目的:①上尿路结石。②肾盂、输尿管内体积较小、分化较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可经输尿管镜行活检、电灼或电切。③肾盂或输尿管异物取出。④输尿管狭窄扩张。⑤上尿路出血电灼。

【禁忌证】

①尿道急性炎症。②病变部位以下有梗阻。③全身出血性疾病。④前列腺增生影响输尿管进入。⑤膀胱痉挛。

【检查方法】

截石位,硬膜外麻醉。操作方法略。

【术后并发症】

①出血。②输尿管狭窄和闭塞。③发热。

(四)腹腔镜泌尿外科技术

腹腔镜最早用于诊断腹腔脏器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自动气腹装置、高分辨率内镜电视显像系统和各种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开发,腹腔镜技术飞速发展,以由单纯诊断,发展到可以治疗腹腔、盆腔和腹膜后腔器官的疾病。

由于泌尿系统器官和男性生殖器官多位于腹膜后和盆腔深部,因此应用腹腔镜进行模拟外科手术的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可利用腹腔镜进行肾切除、肾上腺切除、肾囊肿切除、精索静脉结扎、盆腔或后腹膜淋巴结清扫、腹腔内隐睾探查或切除,亦有进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前列腺切除等手术的尝试。

腹腔镜设备:内镜电视显示系统,气腹机,操作器械(包括气腹针、操作孔道套管、各种操作器械、钛夹、观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