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关节炎的病理特征

四、各种关节炎的病理特征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特征

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滑膜炎:滑膜炎的产生是由于异常的自身免疫引起的致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释放,作用于滑膜导致的。关节滑膜异常增生,形成绒毛状突入关节腔,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肌腱等组织进行侵蚀,引起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破坏,晚期可使软骨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关节强直,最终表现为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也就是说类风湿的主要战场在关节滑膜。滑膜细胞层早期增生;然后增生的滑膜向下侵蚀,它通过形成绒毛状突起侵蚀关节面。

(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的并发部位是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的特征性改变是韧带附着端病,从而导致韧带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椎骨终板破坏、跟腱炎和其他改变。因为肌腱端至少在生长期是代谢活跃部位,是幼年发生AS的一个理要区域,至于为何好发于肌腱端,仍不明了。

AS病变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脊柱的其他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AS周围关节的滑膜改变为以肉芽肿为特征的滑膜炎。滑膜小血管周围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滑膜增厚,经数月或数年后,受累滑膜有肉芽组织形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有明显的钙化和骨化,韧带附着处均可形成韧带骨赘,不断向纵向延伸,成为两个直接直邻椎体的骨桥,椎旁韧带同椎前韧带钙化,使脊椎呈“竹节状”。

随着病变的进展,关节和关节附近有较显著的骨化倾向。早期韧带、纤维环、椎间盘、骨膜和骨小梁为血管性和纤维性组织侵犯,被肉芽组织取代,导致整个关节破坏和附近骨质硬化;经过修复后,最终发生关节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椎骨骨质疏松,肌萎缩和胸椎后凸畸形。椎骨软骨终板和椎间盘边缘的炎症,最终引起局部骨化。

(三)骨关节炎的病理特征

尽管骨性关节炎名为炎症,实际上本病是一种较少有炎症因素的退行性疾病,它包括细胞及基质的退变,导致结构和功能的丧失,伴有软骨的修复及骨的重塑。可使构成滑膜关节的所有组织受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骺远端骨、滑膜、韧带、关节囊及跨越关节的肌肉。关节退变的早期为关节软骨丢失,软骨下骨的重塑及骨赘形成。

病理变化过程:软骨变化→骨的改变→骨赘→继发改变。

自然病程:该病的自然病程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就每个患者而言亦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似乎是一种临床活动期和静止期交替的周期性病变。

(四)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特征

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症改变是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软骨和滑膜上,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利纤细胞渗出,导致滑膜增生、血翳形成和软骨变性,软基形成小裂隙,破坏软骨下骨,形成穿凿样改变,关节有骨质增生,组织破坏严重时可以发生关节纤维化关节强直。当急性关节炎症时,在关节滑囊液中的吞噬细胞见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故可称为“结晶沉积性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最常累及的关节:70%痛风性关节炎为趾第一跖趾关节(病程中该部位受累可达90%),其次是足背、踝、膝、腕、指、肘等关节,肩关节、髋脊柱关节较少受累。病程初期85%~95%患者仅累单关节,这是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特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