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及其处理原则

七、创伤及其处理原则

【概念】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

【分类】

(1)按致伤因素分类:分为烧伤、冷伤、挤压伤、锐器伤、火器伤、核放射伤、复合伤等。

(2)按受伤部位分类:分为颅脑伤、颌面部伤、颈部伤、胸背部伤、腰腹部伤、骨盆伤、四肢伤、多发伤等。

(3)按伤后皮肤的完整性分类:伤后皮肤完整无伤口者为闭合性损伤,皮肤有破损者为开放性损伤。

(4)按伤情轻重分类:分为轻伤、中等伤和重伤。

【创伤愈合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结构和功能恢复良好。

(2)二期愈合: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和功能。

【愈合相关因素】

(1)局部因素:①创口感染。②损伤严重或异物残留。③局部血液循环障碍。④处理不当等。

(2)全身因素:①营养不良。②大量使用细胞增生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③免疫功能低下。④有全身严重并发症(如多脏器功能不全)等。

【诊断】

(1)受伤史:①受伤情况:致伤原因、时间、地点、暴力特点、体位等;②伤后表现及其演变过程:伤后症状及演变、现场及救护车中处理情况;③伤前情况:是否饮酒、有无其他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①首先注意全身情况,包括意识状态、体温、脉率、血压、呼吸、有无贫血貌、末梢循环状况等。②其次进行创伤部位的检查,包括创口或创面探查。③详细检查受伤部位相关体征。

(3)辅助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选择简便、创伤小、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手段,必要时手术探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②穿刺和导管检查:诊断性穿刺及灌洗、留置导尿、中心静脉压监测等。③影像学检查:X线、超声、CT、MRI等。

(4)创伤检查的注意事项:①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必须先抢救生命。②检查步骤尽量简捷,动作轻柔。③注意隐蔽损伤。④救治批量伤员时,要分清轻重缓急。⑤部分诊断困难者,对症处理,密切观察。

【处理原则】

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全和功能恢复(表2-1-5)。

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可分为5个步骤进行:①把握呼吸、血压、心率、意识和瞳孔等生命体征,视察伤处,迅速评估伤情。②对生命体征的重要改变迅速做出反应,如心肺复苏、抗休克及外出血的紧急止血等。③重点询问受伤史,分析受伤情况,仔细体格检查。④实施诊断性穿刺或安排必要的辅助检查。⑤进行确定性治疗,如各种手术等。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刺伤后锐器留在体内者,不可拔出。

(2)颅脑损伤导致脑脊液漏者,禁止冲洗或堵塞脑脊液流出道。

(3)颈部外伤不可用绷带缠绕包扎。

(4)胸部开放性损伤应及时封闭创口。

(5)腹腔内容物流出者包扎时不可轻易还纳,应使用干净器皿保护后再包扎。

(6)四肢骨折患者现场固定,以免加重损伤。

(7)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平托法、滚动法。

(8)离体肢体的保存和转运:干燥冷藏法。

(9)对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采取CPR等现场急救措施。

表2-1-5 重症创伤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