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和胃液分析
(一)鼻饲
【操作要点(插胃管)】
(1)备好用物,携至床旁。
(2)准备好病员:神志清楚者应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取坐位或卧位。昏迷病员应平卧,头稍后仰,颌下铺好治疗巾,用湿棉签检查和清洁鼻腔。准备胶布:2条6cm,1条1cm。
(3)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血管钳夹住胃管前端比量插管长度。成人45~55cm(耳垂—鼻尖—剑突),婴幼儿14~18cm,用1cm胶布做好标记,润滑胃管。
(4)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血管钳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部时。(14~16cm),嘱病员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若病员出现恶心,应暂停片段,嘱病员做深呼吸或作吞咽动作随后将胃管插入45~55cm,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有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5)昏迷病员,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当胃管插至15cm(会厌部)时,可将换药碗置于口旁,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贴近胸骨柄,将管徐徐插入。
(6)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①将胃管开口端置于水中,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证明误入气管。②用注射器抽吸出胃液。③用注射器注入10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气过水声。
(7)插管后处理:
①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开口端接注射器,先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先注入少量温开水——注入流质或药物——后用温开水少量注入以清洁管腔。饲食过程中,防止空气进入。②将胃管末端抬高反折,纱布包好后用橡皮圈缠紧,用别针固定于病员枕旁。③整理单位,收拾用物,记录鼻饲量。④拔管时,一手将管口折叠夹紧。
【操作要点(鼻饲)】
(1)首先是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给膳食,最后再用温开水冲管。
(2)两次膳食之间可加用果汁、菜汁、温开水等,以增加水分。
(3)每次注入膳食前应用纱布过滤,以防胃管堵塞。
(4)膳食和饮料的温度应在38~40℃,流经胃管的速度不宜过快,每次注入量不超过200mL。
(5)每次抽吸鼻饲液后应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灌入空气,引起腹胀。
(6)鼻饲完最后应用温水冲洗胃管,防止鼻饲液寄存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胃管.
(7)灌注完毕,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线绳扎紧,纱布包好,整理用物,并做好记录。
(二)胃液分析
1.胃液的外观
参考值:清晰无色,黏液多时可呈稍混浊的灰白色。
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胆汁反流呈黄或黄绿色混浊,咽管擦伤或见少量红色血丝,咖啡残渣样表示胃内有陈旧性出血,常伴有食物残渣储留,多见于胃癌。
2.胃液的量
参考值:正常空腹胃液为50~70mL。
临床意义:>100mL为增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蠕动力功能减退及幽门梗阻。<10mL为减少,见于胃蠕动亢进。
3.胃液的气味
参考值:略带酸味。
临床意义:氨臭味见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肺癌,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
4.胃液的化学检查
参考值:pH:0.8~1.8;空腹胃液游离酸:0~30U;总酸度:10~50U;基础胃酸分泌量(BAO):1.92~5.88mmol/h;最大胃酸分泌量(MAO):3~23mmol/h(女性略低);高峰胃酸分泌量(PAO):12.23~28.97mmol/h;隐血试验:阴性。
临床意义:
(1)溃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十二指肠溃疡BAO及PAO均增高,BAO>5mmol/h有诊断意义。如PAO>40mmol/h,提示出血、穿孔可能性大。单纯性胃溃疡BAO、PAO近于正常。
(2)萎缩性胃炎及胃癌诊断:二者胃酸均明显减低,约1/5胃癌患者为真性胃酸缺乏,胃液pH>7。
(3)胃泌素瘤: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0.6。
(4)幽门梗阻、胃扩张、萎缩性胃炎、胃癌,乳酸可呈阳性。
(5)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时,隐血呈阳性;食管擦伤、牙龈出血咽下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5.胃液的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参考值:总唾液酸(0.5±0.042)mmol/L;癌胚肮原(148.81±113.23)μg/L;胎儿硫糖蛋白抗原阴性。
临床意义:胃癌时总唾液酸及癌胚抗原增高,胎儿硫糖蛋白抗原阳性;胃溃疡和浅表性胃炎时总唾液酸含量轻度增高。
6.胃液的显微镜检查
参考值:红细胞:无;白细胞:少量;鳞状上皮细胞:少量;食物残渣:极少量。
临床意义:
(1)胃溃疡或胃癌出血时,出现大量红细胞。
(2)化脓性炎症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咽下的痰液或其他分泌物也可见多量白细胞。
(3)胃癌时可见癌细胞。
(4)胃蠕动力减低或幽门梗阻时可见多量食物残渣。
7.胃液的细菌学检查
参考值:正常胃液可偶见咽喉部天然寄居菌。
临床意义:晚期胃癌可见波-奥杆菌;消化性溃疡可见螺杆菌;胃酸减少或幽门梗阻时可见八叠球菌;结核患者可见抗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