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五、外科患者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外科营养的目的和意义】

(1)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2)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每年有无数患者处于饥饿状态。

(3)外科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①无法正常进食。②饥饿、创伤后引起机体代谢变化。

因此,外科营养的目的在于:①维持氮平衡,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②维护细胞代谢,改善机体整体功能。

【营养实施途径】

(1)肠内营养(EN)。

(2)肠外营养(PN)。

【营养状态评定】

(1)人体测量: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周径、握力测定等。

(2)内脏蛋白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测定。

(3)免疫功能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4)氮平衡及净氮利用率测定。

【肠内营养】

1.EN的适应证

(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者。

(2)胃肠道功能不良者,可有条件、有选择地应用EN。

2.EN的实施

主要途径是将营养液加温后经导管输入(鼻胃管、鼻空肠管、空肠造口管等)。

3.EN制剂

(1)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适合于胃肠道功能正常者。

(2)以蛋白水解产物为主的制剂:适合于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

(3)特殊制剂:含谷氨酰胺制剂,及适用于特定疾病的制剂。

4.EN的优点

(1)符合或接近人体生理状态。

(2)有利于预防肠黏膜萎缩,保护肠屏障功能。

(3)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4)无严重并发症,价格较低。

因此,凡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应首选EN。

5.E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误吸:①原因:鼻导管输入后,营养液潴留、反流,被吸入气道,重者引起吸入性肺炎。②防治:实施EN时采取正确体位,注意输注量和速度,及时发现胃潴留。

(2)腹胀、腹泻:调整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浓度,必要时药物治疗(阿片酊)。

【肠外营养】

1.PN的适应证

(1)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d的患者,均为PN适应证。

(2)从外科角度包括:营养不良者的术前支持、急性重症胰腺炎初期、消化道瘘、腹部大手术后、短肠综合征、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肝肾功能不全等。

2.PN的实施

以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全营养混合液为主。

3.常用PN制剂

(1)葡萄糖:10%、25%、50%葡萄糖。

(2)脂肪乳:10%、20%、30%脂肪乳,20%中长链脂肪乳。

(3)复方氨基酸:平衡型(18AA)、特殊型(肝病用氨基酸、肾病氨基酸等)。

(4)电解质:10%氯化钾、0.9氯化钠、5%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甘油磷酸钠、门冬氨酸镁钾等。

(5)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6)微量元素:锌、铜、锰、铁、铬、碘等。

将上述制剂按具体情况配成全营养混合液(TNA),在其中加入适量的常规胰岛素(胰岛素∶葡萄糖=1U∶8g~1U∶10g),并计算各种成分含量及总热量。

4.PN并发症及其防治

(1)技术性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或留置有关,包括副损伤(胸膜、血管、神经、胸导管等)和空气栓塞。

(2)代谢性并发症:①补偿不足: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②糖代谢紊乱:低血糖及高血糖,肝功能损害等。③PN本身引起的并发症:胆囊结石,胆汁淤积及肝酶谱升高,肠屏障功能减退等。

(3)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指导管脓毒症。患者出现无其他感染灶可解释的寒战、高热,重者感染性休克。血液及导管末端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可支持诊断。治疗方面应立即拔除导管,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并发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应用TNA的全封闭输液系统,规范导管护理

5.PN的监测

包括患者全身情况,血清电解质、血糖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营养指标的监测。根据病情及相关检测结果调整各组分用量,减少PN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