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肝疾病

十四、肝疾病

(一)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

【病因和病理】

(1)感染途径:①胆道途径是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因。②肝动脉。③门静脉。④淋巴系统。⑤直接侵入。

(2)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链球菌等。有的脓肿单发而巨大,有的多发但体积较小。

【临床表现和诊断】

(1)症状:起病急骤,主要症状有寒战、高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等。

(2)查体:肝脏肿大、压痛,肝区叩痛阳性;部分患者有右季肋部隆起和水肿、右上腹腹膜炎、黄疸等表现。

(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升高,贫血;腹部平片:右膈肌抬高,肝影增大,右侧胸腔积液等;超声、CT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如病情进展,可引起膈下脓肿、脓胸、心包积脓、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性休克及脓毒症、营养不良及恶病质等并发症,出现相应表现。

【鉴别诊断】

(1)阿米巴性肝脓肿:起病缓,病程较长,病原学检验和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

(2)肝癌:一般无急性感染表现,血AFP可升高,超声、CT有助于鉴别。

(3)右侧膈下脓肿:超声、CT有助于鉴别。

(4)胆道感染:多伴有黄疸及胆囊区压痛,超声、CT有助于鉴别。

【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态,增加机体抵抗力。

(2)抗生素治疗:选用足量、有效的敏感抗生素。

(3)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单个较大脓肿。在超声引导下行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冲洗脓腔。待冲洗液变清澈,脓腔直径小于2cm时可拔管。

(4)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较大脓肿,估计有穿破可能,或已穿破;肝左外叶脓肿、胆源性脓肿、慢性肝脓肿等。常用方法为经腹腔脓肿切开引流。对病程长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脓肿,可行肝叶切除。多发性肝脓肿一般不适于手术治疗。

(5)中医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二)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病因】

目前认为,肝癌发生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黄曲霉毒素等化学致癌物有关。

【病理】

(1)大体类型:①结节型。②巨块型。③弥漫型。按肿瘤的大小,分为微小肝癌(直径≤2cm)、小肝癌(>2cm,≤5cm)、大肝癌(>5cm,≤10cm)和巨大肝癌(>10cm)。

(2)组织学类型:①肝细胞癌。②胆管细胞癌。③混合型。

(3)转移途径:①肝内血行转移:极易经门静脉系统在肝内播散。②肝外血行转移:肺转移最为常见。③淋巴转移:相对少见,可转移至肝门淋巴结及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④直接蔓延;晚期病灶可直接侵及邻近脏器及膈肌。⑤种植转移:晚期病灶突破肝被膜,癌细胞脱落并在腹盆腔种植。

【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为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肝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胀痛;癌肿感染或破裂时,疼痛加重,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乏力、消瘦、厌食、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晚期出现黄疸、腹水和恶病质。

(3)肝肿大:为中晚期表现;肝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

(4)远处转移表现:胸痛、咯血、骨痛、神经系统症状。

(5)并发症及表现: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

【辅助检查】

(1)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持续≥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者,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须注意,约30%的肝癌患者AFP并不升高。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等,其中CT增强扫描和MRI创伤小,敏感度、特异度高,诊断意义较大。

(3)病理学检查: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有假阴性可能,且属于有创检查,有引起肿瘤破裂、穿刺针道出血和癌细胞沿针道扩散的可能,已极少应用。

(4)肿痛位于肝表面,经上述检查诊断仍困难,可考虑腹腔镜探查。

【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适用于患者全身情况良好,癌肿局限,未超过半肝,无严重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良好,癌肿未侵及第一、第二肝门及下腔静脉,无心、肺、肾功能严重损害者;要求至少保留正常肝组织的30%,肝硬化患者则要至少保留50%。术后复发者条件允许,可二次手术切除;肝癌破裂大出血者可采用肝动脉结扎或栓塞术,少数病例可采用急诊肝叶切除术;肝移植术应用不多,原则上选择肝功能C级的小肝癌病例进行肝移植。

(2)肿瘤消融:通常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微波、射频、冷冻、无水乙醇注射等消融治疗,适用于不宜手术或不需手术的患者;也可在术中应用或术后用于治疗转移、复发瘤。该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对部分患者效果较好。

(3)放射治疗:对一般情况较好,不伴有严重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4)经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区域化疗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癌或作为肝癌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等;常用栓塞剂为碘化油。

(5)全身药物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如Sorafinib)及中医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