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一: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都处于一个逐渐发展上升的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对学生的各项学习要求应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但是,在教学实践时,教师往往不能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问题的产生。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每每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的生字时,不仅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给生字组词,更要把每个未学的生字抄上多则七八遍,少则三四遍。不可否认,学生经过预习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可是,当我们翻开学生们的抄写本时,不难发现写错别字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写错的生字抄了好几遍仍然一错到底,汉字的书写美观更是不知从何处体现。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让学生抄写生字违反了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拔高了对低年级学生的预习要求。要知道,学生在预习时对生字的记忆是不随意的,也是模糊的,不可避免会抄错生字,经过多次机械性抄写记错的生字后,学生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写的生字是对的,教师新授更加致使学生对生字产生混乱的认识。新课程对识字教学的明确要求是先识后写,认写分开。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经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才能清楚正确地记住每个生字的字形,并在田字格上美观地书写生字,进而形成巩固性记忆,达到识字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