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中
1.大声读给孩子听
朗读是最便宜的,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大量研究证实,为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给孩子朗读,能够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证据显示,朗读不止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我家是动物园》与四年级上册习作《小小动物园》的关联)
2.特别的讲述
“一本优秀的图画书中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故事。”
大多图画书中都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可能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故事。故事对他们的吸引远比任何手段都有效且持久
是“讲述”而不是“读”。图画书通过文字与画面传递故事的魅力,教师要通过讲述再现故事的趣味,讲述里有形象的闪现,有自我的体验,而不是机械的“读”文字。
讲述要配合画面的观察。学习图画书时,应该让学生边聆听讲述边观察画面。有些时候甚至可以让学生先整体默看画面,通过画面的叙事自行了解故事。再去讲述文字,配合看图。
讲述要注意故事的相对完整。讲述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猜测、复述、想象等互动活动,但不应破坏故事自身的连贯与完整,要巧妙地融合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之中。所以,需要认真研究作品的关键节点,作有针对性的设计。
以感受故事趣味为核心的讲述。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首次出现“快乐读书吧”栏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方式和基本途径,体会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期待。趣味图画书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如《大卫上学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既好玩有趣,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老师通过演读再现故事的趣味。
3.以寻觅图画深意为重点的细读
图画书中的图具有极为精致的细节和情绪起伏,能传达文字以外的意义。细读既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也是培养艺术感觉,积累人生经验的过程。
比如在下雨天的画面中,虽然要有下雨的情境,但是生活上的不便、小动物的喜悦或是雨滴的节奏感,都是画面上可以传达的。
图画书的许多画里隐藏着文字难以传递的生动细节和深长意味,具有巧妙的隐喻功能。有人说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此,寻觅图画的神秘地带就成了图画书教学独有的一道风景线,也常常带给孩子意外的惊喜。
《爷爷一定有办法》除描写了约瑟一家的故事外,在每一页画面的下方,还画出了一个老鼠家庭的故事,爷爷剪下来的碎布,成了老鼠家的衣服、毯子、窗帘……最后,连约瑟的纽扣都成了老鼠家的椅子坐垫,真是神奇美妙。
《爷爷一定有办法》讲述了一个犹太民族的古老故事。约瑟出生后,爷爷用蓝布料做了一条毯子送给他。后来毯子破旧了,爷爷把它缝成了外套;外套破旧了,爷爷把它缝成背心;背心破旧了,爷爷把它缝成领带。最后还分别变成了手帕、纽扣,当最后纽扣也找不到时,约瑟说:“还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材料。”教师可以只在每一次“蓝料子一次次被爷爷裁小后变成了什么”处停顿,引导学生猜测后再去印证,这样一个简单的讲述图画书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建构故事的过程。比如:《团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不是我的帽子》。
比如大卫·威斯纳的无字图画书《海底的秘密》,每一个画面都具备讲述功能,作者采用电影镜头式的图画,讲述了一个充满神奇色彩,又令人十分信服的超现实的故事。有组图,有特写,可以说处处充满联想和想象,时时制造惊奇。而其中用画面细节来提供线索,更是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不要忽略封面。 封面,是脸,是灵魂。好的作家一定会特别考虑封面的设计。好的封面,让人产生一种想把它拿在手里好好看一看的冲动。很多优秀的图画书,从封面就开始讲述故事了!比如《海底的秘密》封面,一条大红鱼,眼睛中隐约有倒影,仔细观察,发现是几条小鱼,还有一架照相机……后面故事中,就出现了大红鱼的照片。
环衬引发思考。环衬是整个图画书中里最容易被人漏看的一页!优秀的图画书中,环衬的色彩、图案、画面等会关联到整个故事,前环衬有浅浅的预告作用,后环衬有末尾收官与点睛的作用。前后环衬都会带给小读者更多的想象与联想。很多图画书,从环衬就已经进入故事情节了。
《海底的秘密》中,环衬只有沙滩……当你读完这个故事后,你会突然明白:这个故事是从沙滩开始,在沙滩结束;然后我们续编的那个故事,又是从沙滩开始……这本书的前后环衬,真的是意味深长。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的环衬,虽然就是一页红色的衬纸,但是它象征了人类愤怒的情绪。故事里的女孩菲菲生气时,就像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会发出火红火红的怒吼。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要抓住细节来引导他们观察和想象,有时还需要将前后画面进行对比,发现故事的曲折和趣味。
我们常用“认真看看这个画面,你有什么发现?”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提问,却能够引发孩子们脑洞大开!
讲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地停下来,仔细看看画面,前后对比,想想联系,学会细节观察,让绘本阅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这才是图画书教学最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