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引出“搭石”
(一)小游戏检测专注力
师:请大家用10秒钟观察课件,看看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希沃课件10秒倒计时)
生:我记住了今天要学的是第五课,课题是《搭石》。
生:我记住了小溪上摆放着一块块光滑平整的搭石,还有那潺潺的流水声。
师:你们不仅拥有慧眼,还拥有善听的双耳,点赞!
生:我记住了老师的姓名和工作单位。
师:谢谢孩子,很高兴和你交朋友。孩子们,你们能在10秒钟内提取到这么多有效信息,说明大家观察时集中了注意力,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你们真了不起!
(二)出示单元页,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
同学们请看:沙漏里面一本本书正在通过时间的记录呢,阅读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阅读中成长,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能帮助我们读到更多的书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特殊的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三)揭示课题
师:《搭石》是诗人刘章爷爷写的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搭石上有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我们带着对搭石的美好想象读课题。
【点评:课前采用小游戏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巧妙强化学生专注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同时建立阅读时间概念,为本课的阅读策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习策略,初识“搭石”
(一)巧用导语悟策略
1. 课件出示文前导语,学生默读导语,知晓策略
师:同学们请看,课文前面有一段导语,这可是本单元课文特有的哦,一起读读,看看导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
2.细化要求,理解策略
师:阅读时怎样做到集中注意力呢,谁有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阅读时不做无关的事情,不受外界的干扰,要一鼓作气读完整篇课文。
师:同学们有自己的妙招,阅读时不分心不走神,阅读速度自然就提高了。看看课文后面的两位学习伙伴给我们分享了什么好方法?(播放音频,静听两位学习伙伴的阅读方法)
女生:“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
男生:刚读到“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我没有回读。
师小结:原来阅读时我们不要纠结于个别不理解的词语,基本懂得句子的意思往下读,这样也能提高阅读速度。
3.温馨提示,明晰做法(音频)
①记下所用的时间,是指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时间,而不是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
②集中注意力阅读,要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一边读一边理解课文内容,排除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③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太理解的地方,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地回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点评:此环节从知策略到懂策略,逐步推进,层次清晰。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导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悟和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理解并内化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借助音频一展示课后学习伙伴的阅读实践,通过音频二进一步提醒学生理解方法,多管齐下,让阅读策略可见、可操作、可实践。】
(二)阅读卡片助记录
师:同学们,请大家用上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读后完成阅读记录卡一,希沃课件帮助大家计时。
阅读记录卡(一)
师:同学们,你们静心阅读的姿态真美啊!我们来交流交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创设安静阅读的环境,用手机随机拍下学生完成的阅读记录卡,交流时投影到屏幕上)
生:我用了两分钟读完课文,阅读时做到了集中注意力、不停留、不回读,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什么是搭石,也了解到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师:聚精会神自然就提高了阅读速度,你的学习力杠杠的!
生:我用了二分四十秒读完课文,读完之后我了解到作者围绕搭石讲了五件事,描绘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这些动人情景,除了用上刚才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我还做到了边读边想象。
师:这位同学不仅读得快理解得也准确,简直是超强大脑!
师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听到有的同学阅读速度比自己快,请不用紧张,用上适合自己的速度加上学到的方法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了;阅读时一味追求速度可不行,还要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思考。
(三)走进文本识“搭石”
1.孩子们,课文讲了家乡的搭石,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搭石?(第一自然段)这样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成了小溪中的路,秋凉时,人们再也不用脱鞋挽裤啦!多好的搭石啊!老师问问大家:搭石是谁摆放的?(没有具体的名字)搭石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摆放的呢?(没有具体的数字)原来,搭石是乡亲们用心搭起来的,有了搭石,乡亲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再也不用脱鞋挽裤了。搭石好,摆搭石的乡亲们更好!让我们带上赞叹的心情一起再读一读句子。
2.学生朗读。
【点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虽然阅读策略单元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但是仍然要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环节旨在利用阅读记录卡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所得,自我检测阅读情况。《课程标准》指出: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练习,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提高能力。】
三、深入文本,品味“搭石”
1.本文作者刘章爷爷从十来岁时开始走搭石,长大后当了村干部,一天要走10里路,要走32回搭石。这走了千万回的搭石,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眼中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一起好好读一读这个饱含作者情感的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会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再次进入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找寻刘章爷爷笔下的风景。
2.出示导学提示: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出让你印象最深的面面,圈出关键语句。
3.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阅读记录卡二(希沃课件计时)。
阅读记录卡(二)
4.四人小组交流,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请学生代表谈自己的阅读情况,教师适时小结:同学们刚才全神贯注地阅读,既能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也能感受作者的情感;阅读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自己的阅读速度,该慢则慢,该快则快。
5.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画面,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的画面以及喜欢的原因。
①“调”石画面:
生:读到第二自然段描写“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这个句子,我圈出“放下”“找来”“踏”这几个动词,边读边想象,仿佛看见了一位认真细致调整搭石的老人。
生:虽然这位老人急着赶路,但是自己的急事可以放下,这人人都要走的搭石可是一刻也不能放下。
师:如果赶路的是行色匆匆的中年人或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又会怎么做呢?(生答)对,无论是谁,都会像老人这样想着他人,这正是质朴的民风。
②“走”石画面:
师:怎么理解“协调有序”走搭石呢?
生:我把前文“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和后文“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联系起来读,读着读着,好像看见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这么多人日日走搭石,走出了无比默契、有序的动作。
生:我读着这些句子,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流水声和着踏石声,人影映在清澈的水面上,美极了!这些句子越读越像一首诗。
师:把我们的想象送到文字中,用朗读表现这种生活美。
生:我喜欢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画面,谁也不会抢着走第一块搭石,再三礼让,过河后还要说会儿家常话,多么温暖的乡村景象啊!
生:我被年轻人背老人的画面感动了,这里的人们不会特意夸赞年轻人,因为一代一代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做的。
6.这些和谐的画面,闪耀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生读)。
7.这一块块平整方正的石头上,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协调有序、依次而过;这一排排搭石,就像乡亲们那一颗颗善良的心呐,难怪作者情不自禁发出内心的感叹,学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理解速度能带动阅读速度的提高。此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和捕捉“搭石”上平凡而又动人的画面,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和赋予的情感,凸显本课教学重点。】
四、运用策略,夯实素养
(一)寻根溯源,探究文韵
1.走近作者(课件出示诗人简介)。刘章爷爷以诗名世,他的诗平实醇厚,饱含乡土气息和浓烈的乡情,他用诗歌编织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他的笔端流淌着一曲曲辛勤、挚爱、平凡的赞歌。
2.拓展阅读诗歌。搭石是普通的,但是我们却深切感受到山里人朴素、谦让的品质,这搭石上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欣赏到一份份流动的美。故乡的风土人情是刘章爷爷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故乡是他心中最宝贵的地方,请读——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3.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含着果汁一样!刘章爷爷的散文情真意切,让我们集中注意力,美美地一口气读完下面的文字:
山川,如画;流水,似歌。故乡啊,你是我的眼前花,千姿百态,百看不厌;你是我的心上人,日日思念,意炽情深。春日里,几天干旱,我想到你禾苗口渴;秋天时,寒流侵肤,我担心你过早落霜。我和你有命运的联系,血肉的感情啊!
(二)阅读实践,提升能力
1.拓展阅读《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搭石》截取了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厚,朴素中闪烁着美好。请你用上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继续阅读《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看看课文背后的故事。
2.学生自主阅读,完成第三张阅读记录卡
阅读记录卡(三)
3.交流。抓住关键语句“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引导学生谈体会。
4.指着板书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用上这些方法能让我们读更多的书;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用慧眼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美,拿起笔及时记录这种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5.布置作业:课后阅读《燕山集》;记录生活中的平凡美。
【点评: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策略侧重在阅读实践中运用,教师多提供、多创造阅读机会,丰富阅读经验,迁移运用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提高速度,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此环节拓展阅读刘章所写两首诗歌和本文写作缘由,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品味乡情的美好,还为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