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与阅读力

一、图画书与阅读力

(一)阅读力

1.国际教育成就调查委员会主持的“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计划”2006年提出阅读素养指标:能够理解并运用书写语言的能力,能从阅读中学习,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由阅读获得乐趣,能够从各式各样的文章中建构出意义。

2.PIRIS提出发展阅读力的学习进程,以此作为检核阅读力的标准:

①提取特定的信息:能够从阅读材料中掌握关键的信息。

②进行推论:能够从提取出来的信息中发展理解线索。

③整合信息和观点:能够统整所有的线索,从而正确解读信息的含义。

④检验或评估文章的特性,发展意义:能够将所理解的信息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经过思考与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新时代阅读特质

从PIRIS揭示的阅读力相关研究与评比标准中,可以发现以下的新时代阅读特质:

阅读力不只是识字的能力,更需要发展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阅读力所指的不只是基础的识字能力,还包括通过典故的理解、上下文信息的推论与文意联结等方法,发展理解线索,从阅读过程中解读信息、建构意义,精准获取作者的思想和用意,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完整能力。

阅读力是需要引导的。让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并可以成为教师运用于阅读教学的策略,通过具体可行的途径教导阅读方法,让每个阅读者都能成为阅读达人。

(三)从图画书建构阅读力

图像→图感→语感

1.从图文获取信息

①图

a.线条:传递思想与情绪。(有单图线条、跨页水平线、跨页直立线)

b.造型:传递人物的性格及生命状态。(有圆形、方形或棱角造型,或通过角色的穿着、姿态、动作,鲜明地刻画性格或情绪)

c.构图:创作者的画面布局,包括主角、配角与各种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动线、视角、运镜、比例等。

d.颜色:描绘景物外观表现物体的质感、光线明暗、浓淡厚薄等,牵动读者的感受与情绪共鸣,理解作者的想法。

e.细节:有的藏在书中的某页,有的隐匿在每一页,引发读者持续阅读的兴趣。

f.象征:传达抽象的想法和概念等,体现作者想表现的特殊意义。

②文

a.描景:细腻描述图像中的情景。

b.叙事:说明时空背景或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

c.论理:进行抽象论述,增强对图像含义的说明。

d.抒情:抒发角色的内在心情,通过视觉以外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描写,传递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

2.从图文信息进行推论

获取图文信息之后,接着就要进行合理的推论,从具体的图像到抽象的观念与思想,从外在看见到内在洞见,从平面的情节到立体的心理层面,逐步发展解读信息的线索。

图文在图画书中的关系如同二重奏,互相搭配,以传递出完整的信息,演奏出美妙的心灵旋律。单看文字会忽略蕴藏在图像里的感知线索,只看图也往往会遗漏文字诠释的故事信息,或是错失了延展思维与感受深度的可能。在“图感”与“语感”的相辅相成中,深刻感受每个页面表现的情绪、感受、思维,以达到一种完整性。

3.联结与整合

图画书不像动画那样可以通过连续动作带动情节的延续发展,作者必须加入能够串联起前后页脉络的法则,通过前后页文脉的连贯呼应,合理组合各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使之顺理成章,保持文意的一惯性,建立合理的脉络。

从单一页面中获取图文信息,通过推论,掌握每一个页面传递的可供理解的线索,通过图画书的外在形式表现与内在叙事结构,串联起整体的信息,建构全盘的理解脉络。

表现形式:开本 封面 蝴蝶页 书名页 内文 封底

叙事结构:时间 层递 镜头 同中有异

节奏的运用:重复句型 重复段落 对比 演绎主题 回扣主题 特殊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