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以图画书为载体,整合环境建设,活动建设,课程建设,特色社团,家校合作,形成独特的“一二六”体系,即: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提升小学生阅读力),借助两翼驱动(教师、学生),发掘六条路径。
(一)教师层面:活动与竞赛促进教师成长
1.借助公益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橡果学院”和“研习营”培训种子教师,线上聆听专家讲述,积累阅读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与教学能力。种子教师再在市、乡镇分享经验,带动更多教师阅读,扩大影响,形成教研共同体,引领全体教师成长,辐射性强,效果好。
2.教学与教研融合,让图画书阅读更有着力点
今年学校教研主题是“利用图画书提升阅读力的教学探索”,举行了图画书教学课例观摩活动,在此基础上带动全体教师提高执教图画书水平,使得研究的力量更强大,课例更丰富,分享更及时。
3.开展“犟龟杯”图画书讲述大赛
2020年在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中开展担当者行动举办的“犟龟杯”图画书讲述大赛,选取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周娟、夏天敏、丁瑶、朱素琼等12位教师进入前40强。
(二)学生层面:从图画书中建构阅读力。
从图画书中学生获取了这本书的线条、造型、颜色、细节、构图、象征等,获取图文信息之后,接着进行合理的推论,从具体图像到抽象的观念与思想,从外在看见到内在洞见,图文在图画书中的关系如同二重奏,互相搭配,以传递出完整的信息,演奏出美妙的心灵旋律。在“图感”与“语感”的相辅相成中,深刻感受每个页面表现的情绪、感受、思维,以达到一种完整性。从单一页面中获取图文信息,通过推论,掌握每一个页面传递的可供理解的线索,通过图画书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结构,串联起整体的信息,建构全盘的理解脉络。
(三)探索利用图画书提高阅读力的基本路径
路径一:上好阅读课——助推孩子的阅读力
课前教师充分的阅读,在图画深意处重点细读,找到独特的视角,设计好的话题作牵引点;课中把故事读给孩子听,并进行特别的讲述,根据“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所提供的信息,然后进行建构,创造出属于读者自己的新故事。讲述过程中,适当进行猜测、复述、想象等互动活动,巧妙地融合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之中。
路径二:教材与图画书融合——拓展补充教学内容
结合单元主题,选择相同主题的图画书进行教学,这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与拓展,如上完《开满鲜花的小路》,就让学生读图画书《花婆婆》,上完《传统节日》就给学生们讲《年兽来了》,第三单元“日积月累”十二生肖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
路径三: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力的平台
课外的延伸活动是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一堂阅读课后搞不同的活动:讲故事比赛、好书推荐活动、图书拍卖会、制作书签,录制音频、表演、编辑《小种子班报》、学生自己编制图画书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孩子的阅读力与创造力。
路径四:设立班级图书角——为阅读创造了自主的时间、空间
通过学生之间互推优秀阅读书目、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阅读书目等形式,不断激发师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午休或课间开展读书活动,随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系列活动,为师生导航,享受文字带给心灵的触动,培养教师和孩子们持久的阅读习惯,让生命在阅读中呈现最美的姿态。
路径五:请进“故事妈妈”——激发阅读图画书的兴趣
“故事妈妈”走进课堂讲故事,那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在家也越来越主动看书,阅读兴趣日益浓厚,孩子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阅读种子发芽了。
路径六:创建特色社团——提升学生多种能力
成立图画书阅读社团,以欣赏优秀图画书为学习素材,在对画面的阅读欣赏中,受到美的陶冶,培养审美的情趣,在无拘无束的快乐阅读中,飞扬想象,发展心智。在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中培养听、说、演的多种能力。在理解故事内容、猜测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主题的过程中认识外界、体验生活,提高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等,不断建立起新的领域里的话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