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背景信息

阅读策略单元作为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开创性的编写内容,充分体现了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阅读策略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建构意义,以及监控理解的自觉、即时、灵活的一系列阅读方法与技能。跟阅读方法相比,阅读策略是一个比较高位的概念,每一种阅读策略都内含阅读方法。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阅读策略单元,编排在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上册,相应的阅读策略分别为: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编排理由如下:首先,这四大阅读策略具有普适性,适合各类文体;其次,还针对真实的阅读需求,“预测”“提问”属于认知层面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属于元认知层面的阅读策略;另外,还包含了各种阅读方法,每一个阅读策略都包含若干具体的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又提出“精读、略读、浏览、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图画、借助字典、词典”等几种阅读方法。而统编教科书中四个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为降低阅读策略教学的难度,在课文标题下的提示语中、单元《交流平台》中等,都有具体细化的阅读方法的提示。这些阅读方法不仅囊括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方法,而且比《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还要丰富。

比如,“提问”策略下具体的提问方法,就有针对全文提问、针对部分内容提问;针对内容提问、从写法上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等等。“提高阅读速度”策略下具体的方法,就有集中注意力读、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带着问题读、浏览、寻读、跳读、边读边想、读时抓住关键语句等等。“有目的地阅读”策略下具体的方法,就有选择取舍阅读材料、浏览、细读、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调整阅读速度等等。因为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的关系如此紧密,所以有时候,教师也不必细分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可以统称为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教学建议:

一要体现阅读策略学习与运用的内在关联,从单一的学习运用到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在整套教科书中,阅读策略的学习是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学习走向运用。教师要站在培养成熟阅读者的高度,看待各个年级、各个单元中指向阅读策略的语文要素学习,使每一次后续的学习都是前期学习的发展,就算是同一个单元,前后课文之间阅读策略的学习也是具有层递性的。二要还原阅读策略运用的思维活动过程,每一个阅读策略都是一个高度概括凝练的词语,每一个策略的运用都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对于一个成熟的阅读者来说,阅读策略的运用是自觉的阅读行为,而对于正在学习阅读的学生来说,却是需要有教师帮助的。三要提高阅读后输出性表达的思维含量,阅读教学不同于日常阅读,成人的阅读可能是内隐的,不一定会将阅读的所得、所思、所感与别人交流。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需要安排输出性表达。阅读之后的输出性表达除了还原运用阅读策略的思维过程,也离不开将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建构意义的结果外显出来,即把阅读中理解的、感受到的、体验到的等表达出来。

《搭石》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策略为“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和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并将学习成果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前不要求学生预习,生字词的学习有别于普通单元,要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通过自主、反复的阅读实践,不断体验和感受阅读策略,逐步形成能力,要以理解速度的提高来带动阅读速度,不要因为速度影响理解。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搭石》写了一幅幅与搭石有关的乡村画面;《将相和》讲述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通过比较等方法介绍了多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战道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介绍相应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落实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均编排学习提示,与课后练习相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在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还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

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提高阅读速度不等于快速阅读,本单元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一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要避免把本单元理解为快速阅读方法训练的单元,更不能把阅读课上成速读方法的机械训练课。第二,要把握好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提高阅读速度不是一味地求快,它与阅读理解的要求是同步的。没有同步的理解,再快的阅读速度都没有意义。本单元编选的课文都要求精读,既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也要达成理解内容的目标。提高阅读速度的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还是深入研读课文,阅读都要讲求速度。第三,要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快有慢,理解能力有高有低,要注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经验。一方面有助于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找出不足,进而有意识地运用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不建议安排预习,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与之前的阅读速度进行对照,体验阅读速度提升的成就感。第四,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加强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运用,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有了方法、策略就能运用自如,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练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仅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之中落实,也要在以后的课内外阅读中不断练习。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全文按照“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课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处处体现乡亲们美好淳朴的情感。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方正平整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踩踏至平稳;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遇见老人,年轻人理所当然俯身背着老人安然过溪。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学习提示有两点要求: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提高速度,同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用于对自己阅读效果的检测;二是“集中注意力”和“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集中注意力”是最基本的阅读习惯,指的是阅读时不分心,不走神,能够抵抗来自周边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干扰;“不要回读”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策略。

课后第一题有三方面要求:一是回应学习提示中“记下所用的时间”,二是检测自己在一定阅读时间内能了解到多少课文内容,三是交流体会。两位学习伙伴提示了重要的阅读方法。

课后第二题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通过回忆印象深刻的画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对词句的品读,体会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本文共6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插图给学生展示了搭石的样子。搭石联结着河流的两岸,方便人们的生活出行。画面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物,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理解阅读方法和运用阅读方法是关键之处,X老师采用了独具匠心的设计。课前用专注力测试的环节提示学生要有集中注意力的意识,接着利用文前导语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然后出示课后两位学习伙伴的阅读示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不回读的方法,再用音频讲述运用阅读策略的细节,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紧密联系,指向阅读策略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策略,X老师还在课上拓展三则阅读材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策略实践,还加深了对作者和作品情感的理解,深刻感受到乡亲们淳朴善良的美好情感和刘章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X老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西省首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本案例在2019年12月赣州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会上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本课,所以X老师教学时和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虽然学生课前没有预习,教师没有见过学生,但是课上学生学习的专注度高,X老师循序而导,课堂气氛安静,在静悄悄的学习环境中习得方法,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