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三:

细节三:

师:这篇课文是个故事,必然就会有人物,请大家把人物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师:写人物语言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提示语放在前面,第二种形式是提示语放在中间,第三种是提示语放在后面,第四种是省略了提示语,人家读了就知道是谁的,不产生歧义。

请一学生上台把人物语言四种形式的标点符号分别写在黑板上,贾老师一边讲述。

随后,贾老师让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各种形式的人物语言,并训练学生就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变换,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贾老师立足教材,关注教材的语言文字,挖掘相关的标点符号。引领学生归纳出文中写人物语言的四种形式之后,进一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找不同的语言形式,然后深入训练学生变换语言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学生学会了表达人物语言的四种形式,就文中的语言灵活变换不同的形式。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学生从会学到会用,知识从内化到迁移再到运用。贾老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潜心运用,使教与学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更令我佩服的是,贾老师由课文想到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中练习,为学生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不仅是语言感悟、情感熏陶,更是学习写作的最佳范例。贾老师那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每个细节,巧妙地驾驭课堂的能力,如同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我去用心品读、学习、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