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1.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

(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能与作者对话,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2)指名发言。

(3)情境创设,引导激情朗诵古诗后两句。

师:于是,在那长亭外,瑟瑟秋风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生读)那是他对家人如冰心玉壶般一览无余的爱啊!

师:在那古道边,萋萋芳草地上,我们听到了同样一句话——(生读)那是他对朋友如冰心玉壶般纯真的情啊!

师:在那一叶小舟上,茫茫沧海边,我们也听到了那句话——(生读)那是他对朝廷如冰心玉壶般清澈见底的忠心啊!

【设计意图:此环节仍然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激情引导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想象与朗读的欲望,而且这一个个在脑海中不断变换的场景和朗读后老师及时的补充,也会使学生明白,作者那种对家人、对朋友、对朝廷矢志不渝的爱,无论何时何地都未曾改变。与此同时,对“冰心”“玉壶”这两个抽象的词语也能够形象化,并有了个性化的理解。因此,此时的朗读,已经化为了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真实的流露。】

2.感悟人物品质。

(1)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临别时的一句叮咛——(生读)

(2)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地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想)可是他能回家吗?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是的,他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想要回家但又不能回去的内心,从而体会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此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