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用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问题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问题为“导读”的层面上,不论是阅读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问题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文本内容的理解,问题更见其重要性。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促使学生讨论、思考和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此时的问题,应具体和细化,针对某一个词语、某一个细节、某一个段落而设计,通过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如《雪儿》的阅读时,针对“我的腿跌伤了,爸妈每一天都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明媚的春光呀!”而设计问题: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引导学生从“只”“剩下我一个人”“多么向往”等,体会到小作者的“孤单”“寂寞”。根据“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而设计问题,并和同学交流:哀伤是什么意思?雪儿的眼睛里怎么会有哀伤?“我”为什么能感觉得到?对于“我”精心照顾雪儿的一段,教师不妨设计问题:“我”是如何照顾雪儿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对雪儿照顾得细心周到?对于第4~5自然段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活动:用笔画出描写雪儿和“我”的动作的句子,分别用△△和○○标注出来,并和同桌说说你有哪些体会。

如此的问题引领,学生从浏览课文,到逐字逐句深入理解、主动探讨,不仅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机训练了阅读技巧,有助于落实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