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上阕
11.接下来,我们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阅读要求,标红这个句子)。
12.出课文。《长相思》和《清平乐·村居》一样,也分为上阕和下阕,我们先来学习上阕(课件出示上阕内容)。默读上阕文字,想象画面(生默读)。
13.默读上阕,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将士们排着很长的队伍向山海关走着,一路上很辛苦,有山有水。
师:她看到的是白天将士们行军的画面。你具体是从哪儿读出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
生:山一程,水一程。
师:你的感受是——(辛苦),路程(遥远)。你能聚焦到词语上吗?(一程,一程)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2:很辛苦,很饥饿,路程遥远。
师:你从哪儿读出路程遥远的?(也是“一程,一程”)向着哪儿前进?山海关就是词中的“榆关”,板书。
14.路程究竟有多远,多艰难?一起来看那段行军路线。出课件,教师讲述。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7万人,队伍绵延20里,他们跨越了3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么多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啊!同学们,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15.生答(感受到又饿又渴)。来,读出你的感受。课件(行军图上出文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蒙层)。配乐。
16.多不容易啊!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说——路上有重重困难,将士们会克服。有哪些困难?比如:很累很渴,天气恶劣,将士们仍然坚持。请您读出这份坚持;长路漫漫,目的地还在那畔,我们一起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17.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我们来看书上插图。(出课件:插图)
生1:我仿佛看到了很多帐篷,里面点起了灯。还看到了什么?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阵阵暴风雪。怎么样?(特别大)
师:这样的画面,纳兰用五个字来概括:夜深千帐灯。出课件——夜深千帐灯。同学们,7万人的营帐啊,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感觉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夜深千帐灯。我们一起来读——
18.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生1:给家人写信,思念家人。(此时的家书抵万金呐,你还看到些什么?)
生2:坐在桌子旁,看明天的行军路线。(商量明天的行程)
生3:不小心受了伤,在包扎伤口。(多不容易啊)
师:这么多的画面,却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蕴含着,也难怪感叹,读——夜深千帐灯。
19.小结:(出课件:上阕清晰,下阕蒙层)同学们,词的上阕从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那畔行,再到夜深人静——夜深千帐灯,你看,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很好地体会到将士们的情感。